清官崇拜谈:从包拯到海瑞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于铁丘 著
出 版 社: 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10592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从中国封建社会状况、皇权政治体制的本质、文人士子的理念与人格、下层民众百姓的渴求愿望以及时代的思想文化观念等不同层面,多视角、多元化地观察、探讨了历史上形成清官崇拜情结的动因,清官的道德思想根源,重点叙述了历代清官形象标志人物的事迹,他们的是非观、善恶观、行为特征等。
内容简介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
目录
引言
一古今不绝话清官
清官循吏与廉吏
《周礼》中的“廉之六义”
正邪自古如冰炭:清官与奸臣贪官
二儒教为本兼容百家
仁者爱人政在养民
尊仁崇礼致君泽民
诸子百家善者必择
朱熹对清官形象的塑造
三清官与清官崇拜
人类崇拜心理在封建社会的具体会
皇权政体下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
“忠”与“谏”:清官完美人格的重要因素
被侮辱被损害者对生存的期望
对贪腐污浊现实的不平与愤懑
“草民”的依附与托庇心理
权势者的褒扬与认同
狱神净罗与城隍:被尊为神的清官
四清官的“形象代言人”:包拯与海瑞
明察善断清廉立身
不避权贵政绩斐然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山字笔架”式的县学教谕
顶撞大员的淳安知县
置棺工疏直斥皇帝
受排去官功亏一篑
二次复出毁誉交信
丹青难写是精神
五百姓心中的其他清官样本
书吏出身的三品知府
善理江南之财的清官周忱
“清官第一”于成龙
六形形色色的清官
廉洁自守政绩卓著
除害兴利惠政于民
明察善断析狱决疑
爱民如子众望所归
“酷吏”中的清官司
七举世皆浊难独清
掌权者并不爱清官
“伴君如伴虎”:帝王喜怒无常的后果
孪生兄弟问的生死决斗
八“清廉刚正”的尴尬
“自污”与“伪装受贿
密旨劝贪和理解受贿
欲清反浊哭笑不得
九笔墨传佳话弦歌咏盛名
话本小说常寓身影
长篇公案广为流传
粉墨梨园频担主角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古今不绝话清官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开为“循吏”立传之例起,历朝历代的正史中为清官专门设传的情况延续不断。在二十五史中,只有比较短命的王朝或一直处在“乱世”的王朝,未设类似的专传。可能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样的朝代不可能,或不配出现“清官”吧。
“清官”一词的来历和清官理念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