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讲演全集:文学奖II

分類: 图书,文学,文集,
作者: 《诺贝尔奖讲演全集》编译委员会 编译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5-1字数:版次: 1页数: 68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1042548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瑞典诺贝尔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把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所有获奖人(或获奖组织、团体)的获奖年代、获奖原因、获奖者传略(或简介)、颁发诺贝尔奖时的颁奖词和获奖者的讲演词,系统、全面地编译成书。这是一部收集了有关诺贝尔奖的全部原始文献的巨著,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阅读,也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1961伊沃安德里奇
1962约翰斯坦贝克
1963乔格斯塞菲里斯
1964让-保罗萨特
1965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
1966施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莱奥尼奈丽萨克斯
1967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1968川端康成
1969撒谬尔贝克特
1970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1971巴勃罗聂鲁达
1972海因利希伯尔
1973帕特里克怀特
1974爱温特雍松
哈里马丁松
1975尤金尼欧蒙塔莱
1976索尔贝洛
1977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
1978艾赛克巴什维斯辛格
1979俄底修斯埃里蒂斯
1980捷西沃米沃什
1981埃里亚斯卡内蒂
1982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1983威廉戈尔丁
1984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1985克罗德西蒙
1986沃尔索因卡
1987约瑟夫布罗茨基
1988纳吉布马哈福兹
1989加米罗何塞塞拉特鲁洛克
1990奥克塔维奥帕斯
1991娜丁戈迪默
1992德里克沃尔科特
1993托尼莫里森
1994大江健三郎
1995谢默斯希尼
1996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1997达里奥福
1998何塞萨拉马戈
1999君特格拉斯
2000高行健
……
书摘插图
1961伊沃安德里奇
传略
伊沃安德里奇前南斯拉夫作家,1892年10月10日生于波斯尼亚的特拉夫尼克,1975年3月13日卒于贝尔格莱德。
安德里奇先后在萨格勒布、格拉茨、维也纳等地大学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学业,因反奥行动被捕入狱。1923年荻格拉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入南斯拉夫外交界服务。1939年德军入侵,回到贝尔格莱德。著有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文学随笔和评论作品。曾任南斯拉夫文学家联合会主席,病逝后17卷集问世。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以编年史的方式描写在波斯尼亚地区东西方利益和影响的碰撞,被译成40多种文字。此外还有《特拉夫尼克纪事》(1945)和《万恶的庭院》(1954),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
颁奖词(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奥斯特林致词)
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授予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在南斯拉夫他一向被认为是小说界之泰斗。最近几年,他的作品的各种译本相继问世,读者也急剧增多。他于1892年诞生于一个工匠之家。在他的童年,波斯尼亚仍然处于奥地利统治之下。
作为一个年轻气盛的塞尔维亚学生,他参加了民族革命运动,受到迫害,1914年战争伊始就身陷囹圄。不过,他依然还是读了好几所大学,最后从格拉茨大学获得了学位。他多年在南斯拉夫外交部供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正任南斯拉夫驻柏林大使。在他刚回到贝尔格莱德才几小时,城市就受到了德国飞机的轰炸。在德军占领期间,安德里奇被迫隐居。但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完成了三部力作。这三部小说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它们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即都是以伊斯兰教的新月和基督教的十字架为象征,但除此以外别无共同之处。在震耳欲聋的枪炮怒吼声中,在一场空前巨大的民族浩劫的阴影中,这个三部曲的完成确实是一项无比感人的文学成就。但是,直到1945年它们才得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