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讲座(1-17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文池 主编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版次: 2页数: 全十七辑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4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84944包装: 盒装编辑推荐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商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
内容简介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目录
在北大听讲座(一)——思想的声音
王选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陈嘉映 德国古典哲学与精神生活
姚国华 土著文明与大学建构
刘军宁 自由与保守之间——保守主义答问
张静 法团主义及其相关问题的对话
(美)斯蒂格利茨 中国第二步改革发展战略
(美)道格拉斯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纲要
余晖 政府经济治理结构中的行政管制
陈志武 市场经济的必要制度机制:新闻媒体
闵维方 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
欧阳中石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张晶 “偶然”之于审美创造
李远哲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江泽民 在北大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讲话
比尔克林顿 访华期间在北大的演讲
金大中 在北大的演讲
在北大听讲座(二)——思想的力量
叶朗 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诗意的人生
陆士桢 主流文化与当代青年成材之路
朱孝远 历史艺术的创新直觉
谢飞 电影导演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李岱松 当下中国诗人的历史使命
王东岳 浅谈美的本质
杨善华 当代中国的家族势力
茅于轼 中国所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式
张维迎 经济学家看历史、法律与文化
王成 侵权损害赔偿的制度功能与因果关系
辜正坤 网络与中西文化
秦晖 从大共同体本位到公民社会
——传统中国及其现代化再认识
陆学艺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在北大听讲座(三)——思想的魅力
在北大听讲座(四)——思想的光芒
在北大听讲座(五)——思想的灵光
在北大听讲座(六)——思想的境界
在北大听讲座(七)——思想的乐章
在北大听讲座(八)——俄罗斯文化之旅
在北大听讲座(九)——思想的精髓
在北大听讲座(十)——思想的风格
在北大听讲座(十一)
在北大听讲座(十二)
在北大听讲座(十三)
在北大听讲座(十四)
在北大听讲座(十五)
在北大听讲座(十六)
在北大听讲座(十七)
书摘插图
王选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二十多年来,他所主持研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步入光与电的时代,引发了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一场深刻的变革。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曾经获得国内外二十多项重大奖励,善选教授个人也先后荣获二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毕异奖”、“何粱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陈嘉庚技术科学奖”、“王丹萍科学奖”等,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并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教授是北大方正的开创者,他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致力于技术与市场相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相结合,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员工一道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被誉为“当代毕异”、“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
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我是属于创造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掌声)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笑声)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我第一个抉择,在大学二年级即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