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服务:从中国制造走出的中国创造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张国云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7876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制造正在遭遇“寒流”,技术短板对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已经构成巨大约束。现实要求我们,中国制造业应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这两个环节寻求突破,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要发展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有许多事要做,但重要的一条还是从单纯制造转向服务业。《生产服务》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不乏独到的见解。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生产服务》,连同作者一版再版的《服务崛起》一书,它告诉我们,如果说强大的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崛起的基础,那么,发达的服务业则是一国持续繁荣和富强的保证。
——著名时政评论家 邓聿文
《生产服务》这本书,明确地指出了一条适合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整合之路,进而较为成功地让第二产业转化第三产业,从边缘化的窘境中走出来。
——著名首席分析师 陈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首部生产服务业方面的经济散文。
作者为全国较早涉足服务业问题研究者之一,参与国家调研和相关文件起草,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全书首次提出服务经济核心是“二产的三产化”的命题。要把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的工业,实施专业化分离,形成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应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三产来运作。但又不是靠牺牲工业,去发展服务经济。
本书提出的生产服务业问题,体现了一种经济学的理性情怀,在这个思路启迪下,作者呼唤中国制造业应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两端——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这两个环节寻求突破,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作者简介
张国云,工商管理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走进西藏》、《穿透灵魂》、《高原手记》、《雪域寻踪》、《一路狂奔》、《叩天问路》、《如云掠过》、《夕阳新娘》、《云上的金顶》、《我的人生笔记》等16本著作出版。
经济:《企业管理》、《经济解读》、《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产业结构布局》、《先进制造》、《财富问号》、《服务崛起》等20本著作出版。
获得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奖。
目录
梁小民的序
作者的话
第一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命题
工业倒逼三产
生产服务得唱主角
产业融合已是大趋势
发达国家做法
二产的三产化取向
链接:生产服务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的魅力
明确生产服务方向
生产服务的战略意义
对浙江的剖析
发达国家的经验
抓住发展机遇期
开一贴处方
链接:制造企业如何卖服务
第三章 寻求生产服务力
服务的差异化
服务力就是工业竞争力
服务超越竞争
实证分析
链接:资源整合,服务制造
第四章 创意时代
创意正在崛起
掀起全球经济一场革命
你就是创意无限公司
创意商业模式
链接:北京文化创意愿景
第五章 服务集聚的力量
集聚什么样服务
走在前列的典范
跟着阳光寻找方向
链接:现代服务业大趋势
第六章 通胀时期金融服务
扭曲的融资现象
货币从紧的抉择
别让普通股民总流泪
链接:金融服务发展展望
第七章 服务模式
第八章 敲响联动发展钟声
第九章 外包服务的惊险一跳
第十章 产业集群服务
第十一章 服务创新为自己赢得尊严
主要参考文献
陈功点评
邓聿文点评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命题
美国作者萨拉邦焦尔尼在其《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的书中,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作者萨拉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曾不得不让儿子穿68美元的“意大利”鞋;也曾为应该选择人道的“中国制造”的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造”的捕鼠器而挣扎。显然,萨拉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点:在日常消费品的选择上,价廉物美是所有人的选择。
目前,我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开始在东亚产业分工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全球产业链条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2008年伊始,“中国制造”已经感觉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能源原材料涨价、相关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争端、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品牌缺失,所有矛头都集中到了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世界工厂”。
为此,我们一方面经济在高速度高增长地发展,一方面老百姓并没有获得高就业高收入的快乐,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二产的三产化的新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其实,将二产的三产化,不是我的创新,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自己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获取经济控制力。许多国际性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