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文集(第3卷)

分類: 图书,文学,文集,
作者: 公木 著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8-1字数: 639000版次: 1页数: 838印刷时间: 2001/08/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125619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公木文集》凝聚了已故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先生的毕生心血,共360多万字,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古典文学及中国文字学研究、新诗理论、文艺学研究及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文集》的出版发行对于繁荣我国的文化科学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老子说解
自序
引言
上篇 道经
一 章
二 章
三 章
四 章
五 章
六 章
七 章
八 章
九 章
十 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德经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录
一、引用书目
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老子甲本释文
老子乙本释文
后记
跋语
跋二
新版缀语
老庄杞记
中国古代文学漫论
书摘插图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普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
这就丑啦;
普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
这就恶啦。
所以有和无互相发生,
难和易互相完成,
长和短互相形容,
高和下互相充盈,
音和声互相和谐,
前和后互相随从:
这是永恒不变的呀。
因此圣人
用无为来处事,
用不言来行教;
任凭万物兴起而不倡导,
生养而不强要,
施为而不图报,
事业完成了而不夸耀。
正因为不夸耀,
所以永远丢失不了。
【校释】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其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依劳健《古本考》写定。宋叶梦得《老子解》、刘骥《老子通论》、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下“皆”上都有“天下”二字,《淮南子道应训》下旬引作“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是《淮南》本亦重“天下”,王、傅与诸唐本俱无此二字。帛书甲本作:“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乙本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馀悉同甲本。诸本有的上“已”作“矣”,有的下“已”作“矣”,有的两“已”并作“矣”,也有的作“也”。如按:“也”、“矣”古通,见《经传释词》,“矣”、“已”亦音义相同,故“已”、“矣”、“也”三字并可通用。又,“美”与“丑”为对言, “善”与“恶”为对言,故此处“恶”语译作“丑”, “不善”语译作“恶”。
(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今本皆如此。景福、广明及傅、苏、范等六“相”字上皆有“之”字。《经传释词》:“之,犹则也。”“形”字,王弼作“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