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陈秉公 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1370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一次空前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这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更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马克思曾针对人类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指出,正是这种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以致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发生深刻的变革。今天我国的社会生活正处在这种深刻的变革中。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之一,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产等内容。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条件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历史进程
第一节 建党前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第三节 中共四大提出革命领导权和同盟军思想
第四节 瞿秋白、邓中夏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的理念体系
第七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产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世纪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中篇
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建设思想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建设思想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
第八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
第九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思想
下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职能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根本性社会职能和具体性社会职能。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会职能,是指它在人类三种根本性的社会实践,即社会政治斗争、社会生产斗争和人格塑造中所担负的重大任务。如果从哲学的意义上进行抽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的两大根本任务——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也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会职能,就是它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所担负的重大任务。上述两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性社会职能的概括是完全一致的。其实,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就是社会发展的任务,人格塑造就是人的发展的任务。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地位(结构性地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功能性地位——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居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会职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说:
(一)为政治斗争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实质是为维护或改变生产关系服务。维护或改变生产关系,是一切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质和总根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上:
第一,集中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反映。在经济利益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要建立反映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思想理论,并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统治阶级也总是利用各种方式寻找或创造某种思想理论,以反映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同一社会里,不仅不同的阶级有各自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同一阶级内的不同阶层和政治集团也都有各自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做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武器,各个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都必然用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服务。统治阶级依据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政治法律制度和国家机器,必然用本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维护它。被统治阶级和各种政治集团,要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必然创造自己的思想理论,并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宣传和影响群众,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抗衡。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的武器和工具,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具有敏锐的斗争性。它的主要任务和职能之一是为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服务。
第三,统辖和影响其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不仅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和本阶级的利益要求,而且影响和统辖意识形态的其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及其教育(如,哲学、经济学、人生科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及其教育)起主导作用和统辖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直接为阶级斗争服务的职能,而且有影响和指导其他意识形态发展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必然集中反映和维护本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统辖和影响其他意识形态,为政治斗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