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

分類: 图书,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吕以仙,李荣昌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574000版次: 3页数: 349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652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医用基础化学》第3版是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是集普通化学与基础有机化学于一体的大专层次的教科书。由吕以仙、李荣昌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第2版于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版教材是第2版教材的延续和优化。 新版教材的修订和编写是依据医学大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倾听了部分院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参阅了国内外近年出版的相关学科的教科书及其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优化了原第2版教材的内容。《医用基础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溶液和胶体;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酸碱滴定法等。《医用基础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口腔、预防医学、护理、营养学等医学专业大专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药学专业大专教材;还可作为远程教育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大专学生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节分散系统
一、分散系统的定义
二、分散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浓度相互换算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二、渗透压定律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四节溶胶
一、溶胶的制备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
三、溶胶的结构
四、溶胶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第五节高分子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二、高分子溶液
三、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破坏
阅读材料:纳米材料与医药科学
总结
习题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化学反应热效应
一、热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等容反应热与等压反应热
四、热化学方程式
五、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自发过程
二、决定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因素
三、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和限度
四、标准状态下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三、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化学平衡
一、不可逆反应与可逆反应,化学平
二、标准平衡常数和实验平衡常数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阅读材料: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总结
习题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第一节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平衡
一、阿仑尼乌斯的酸碱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酸碱的解离平衡及其溶液的pH值
一、水的自解离平衡和水溶液的pH
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三、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四、影响弱酸、弱碱解离平衡的因
第三节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值
三、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五、血液中的缓冲系及缓冲作用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三、沉淀的形成和溶解
阅读材料:pH值和人体健康
总结
习题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第九章 烃
第十章 醇、硫醇、酚和醚
第十一章 醛和酮
第十二章 羟酸和羟酸衍生物
第十三章 胺和生物碱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五章 旋光性化合物
第十六章 生物分子
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
附录
元素周期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学习要求
了解分散系统的定义及分类,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浓度的计算;了解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渗透压定律及有关的计算;了解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形成及其一般特性。
溶液(solution)特别是水溶液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海洋、湖泊、江河都是水溶液,大多数化学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人体的体液如胃液、肠液、尿液、泪液都是水溶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转化、代谢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溶液。
胶体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血液,细胞内液等都属胶体,许多药物只有制成胶体(如各种糖浆、乳剂、混悬剂等)才容易被吸收。因此掌握溶液和胶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学习医药科学是极为重要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分散系统(dispersionsystem)。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叫分散介质。例如葡萄糖水溶液就是葡萄糖分散在水中的分散系缠,葡萄糖是分散相,水是分散介质。
从物质的聚集状态看,分散蚕统可以是液态的,如生理盐水,医用酒精等;也可以是气态的,如空气;甚至是固态的,如合金。从另一角度看,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和多相分散系统。如果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间不存在界面,这种分散系统称为均相分散系统,如酒精、空气、合金等;如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界面,这种分散系统称为多相分散系统,如泥浆,烟尘,牛奶等。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统分为三类:
(一)分子或离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1nm,其尺寸相当于分子或离子的大小。分散相粒子与分散介质间无界面,属均相分散系统,也称真溶液。严格说来溶液不仅限于液态,也有气态溶液和固态溶液。如空气和合金,它们是以分子(如02、CO:等)或原子(C、Mn、cr等)分散到分散介质中。但是,按习惯,我们所说的溶液是指液态溶液。溶液系统是稳定的,即长期密封静置,不对系统作任何干扰,其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不会自动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