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人生——一个聪明的傻子的故事

分類: 图书,传记,科学家,
作者: 徐光炜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5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6602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回顾一生风雨,颇多回味之处。老同事们嘱作者写些创业时的故事,以育后人;年轻的同道也对“文革”时的状况颇感兴趣,均建议我留下些文字。虽已退为名誉院长,但仍苦于协会诸事缠身,身在江湖,不得空闲而作罢。现我退为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颇有如释重负之感,且2008年我国将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老伴也已在癌症术后康复达20年,更适值我们金婚之年,遂决定以故事的形式将一生主要经历摘要编写此集,作为金盆洗手之作。遗憾的是经历“文化大革命”后,我已将过去的工作习记等销毁,更养成了不再写日记的习惯,因此所叙述的故事尽管均是曾发生过的真情实事,但只能凭记忆,而由于本人已达古稀之年,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以致难免有遗漏或不确之处,尚希谅鉴。有幸作为一名经历颇丰的50年代的知识分子,盼读者诸君阅后能说“这傻子还真奋斗过、奉献过,未虚度此生”则余愿已足。
作者简介
徐光炜:肿瘤外科教授。1934年10月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69年起从事肿瘤专业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于1976年创建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并于1995年将研究所扩大,新建了北京肿瘤医院;长期来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并参与了中国抗癌协会的创建,一直在协会领导层任职,为我国肿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目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1我的青少年时代
2举家北上
3天赐良缘
4患难与共
5我的独子
6晴天霹雳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
7小三家村
8急诊见闻
9坦诚相见
10舍命攻碉堡
11王世芬展览会
12“文革”西欧行
13东赴日本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14力大无比
15结缘中医
16初探中西医结合
17忆在农村开展手术的教学实践
18一次改变命运的出差
19偶挑重担
20创建肿瘤所
21题字背后的故事
22农吉利起家
2330户进京指标
24以“我”为主建学科
25明确重点
26王仙姑与还阳草
27官运欠通
28一次错误的决策
29共创抗癌协会
30癌症康复会
31跨国购医院的背后
32全程无痛医院
33“安居”工程
34七十岁创业
35好事多磨
36从医感悟
37从政有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8半世纪的师生情
39老骥伏枥,耿耿为民——贺张明和80高寿
40为张天泽教授论文集作序
41从美国买回一个医院
42癌——徐光炜永远的对手
43不了的事业不了的情
附录
徐光炜简历
徐光炜学术团体任职及获奖项目
书摘插图
1我的表少年时代
我出生于一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年轻时自宁波移居上海,曾是某洋行的高级职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当时的美国善后救济总署任职。父亲毕业于雷士德工学院,是一名土木建筑工程师,自由职业者,年轻时曾服务于英租界的工部局,外祖父经商,家道颇殷实,母亲未念大学,也未在社会上工作,是一位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家教颇严。尤其外祖母事佛,中年丧夫后,即与小姨随我们共同生活,她遵循旧礼教之规,无疑是家中的老祖宗,一切礼仪规矩皆按她意志行事。所以我从小生活的家庭是一中西合璧,既有西方文化影响,又颇有浓厚封建意识的小康之家。
父亲学习颇优,16岁即高中毕业,曾考取香港大学,后因故未能成行,早年即完婚。我出世时父亲还未完成其大学学业,父亲常以丧失了赴海外留学的机会为憾,而寄厚望于我等儿辈,盼能完成他的未遂之愿,这也是我4岁即上学,后来又报考圣约翰医学院之因。父亲自尊心颇强,成家后即自行谋生,是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完成学业的。由于工作勤奋,颇得上级赏识,连年受到褒奖提职,家庭生活也随之提高。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他常以自身自我奋斗获成功的实例,加以身教,让我们自幼即认识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学而不怠。母亲及小姨督导又勤,放学归来不准外出,并经常教育我们“诚信为本”、“不负于人”等为人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