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佛陀一样生活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夏春瑞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50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4424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佛陀说,人们之所以痛苦烦恼都是由于内心有欲望。而欲望就像破水桶,添多少水都会被漏光,怎么也添不满。欲望不能够填满,就会有忧愁烦恼,有忧愁烦恼,心境就无法安定。我们诸多的痛苦,也都是因为欲望的不满足,欲望是无限的,但生命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来填充无限的欲望,我们总会感到力不从心,痛苦也就来了。俗话说,知足常乐,只有知足,克制自我,才能体会到合理的欲望满足后带来的幸福感,这是一种心态,一份从容,如果我们养成了习惯,会在生活中更快乐。
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伟大就在于他至纯至善的人格魅力,这是人内心本性的觉悟,这种内心本性是人人都拥有的,所以佛陀说人人皆可成佛。但真正的修行并非要出家,也并非必须天天吃斋念佛,而是把佛理体悟在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佛法进行观照,懂得放下,懂得平等,懂得宽容与慈悲,懂得随缘与解脱……如此修行,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更和谐、心情更简单快乐。
内容简介
《历史三伟人》一书中,这样赞叹佛陀:“在佛陀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朴质、热忱、寂静,为光明而战的人,一个不是神秘,而是鲜明的人道个性。”本书将佛陀所说的教法归纳起来,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观照”这几个词作为总结,它也是佛陀完善人格的一种表述。所以近代太虚大师曾有一首诗偈说:“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其实,修佛即修心,心到佛成,那你就是生活中的佛陀。
目录
第一篇庄严自己,尊敬他人
一、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
二、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三、一切靠自己
四、不要因生存而放弃自由
五、做一块有用的石头
六、显于外,修于内
七、谦卑一点
八、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九、不处处争强好胜
十、注意每天的言行
十一、欣赏他人
十二、时时自我警惕
第二篇心无二念,修业得福
一、路是人走出来的
二、将不可能转为可能
三、伟大的事业由信心开始
四、做自己的主人
五、接受一切磨炼
六、守住原则
七、心诚则灵,功到自成
八、做自己该做的事
……
第三篇唯心是佛,人成佛成
第四篇知足常乐,多欲为苦
第五篇舍得放下,解脱自在
第六篇把握当下,对机就好
第七篇心怀慈忍,宽柔待人
第八篇心如明镜,大智若愚
第九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十篇知恩报恩,无私奉献
第十一篇利济人生,兼爱天下
书摘插图
第一篇庄严自己,尊敬他人
一、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
佛陀说:理想人间、庄严国土,须靠众生自己去创造。创造的关键,唯在于心。庄严国土,首先要庄严自身,庄严自身的心,自身的心的庄严则是靠修养得来。
读《佛陀故事》时,我们知道,佛陀和我们一样,也是人生父母养,他本是印度迦毗罗城净饭王的儿子,在见到人生的真相和人类的痛苦时,才下定决心要找出解决的方法,在29岁那年出家修行。
佛陀证悟前受了很多苦,他曾在恒河流域行脚六年,参访许多宗教界的名师,来研习他们的理论与方法,修炼最严格的苦行。但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满意。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在今比哈尔邦内伽耶地方)的一棵树下(这树后来被叫做菩提树),才获得证悟。
证悟后的佛陀,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令众生生起喜悦与爱乐,尊重与向往。但佛陀庄严的德相并非是生来就有,而是靠修行得来。据《大乘百福庄严经》的记载: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_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因为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相好是佛陀的大慈悲之愿所成就的。为什么要现这样的相好?那是因为众生见这样的相好,才生欢喜心,生恭敬心,喜闻佛法,而生信心。
这是佛陀靠修行精进来庄严自己的过程,佛陀是如此,我们世俗的众生也是如此,必须像佛陀一样勤勉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得悟,有真本领呈现给众人,赢得尊重和社会的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