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幼军金品:西瓜房子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童话,
作者: 孙幼军 著
出 版 社: 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308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053683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写完一篇作品,我总要读上两遍,进行修改,有时还念出声来,听听有什么毛病。这属于正常的操作规程,不消说的,但是已经印成铅字,白纸黑字,应该是“板上钉钉”,我还要没完没了地修改,这就不好讲了。拣好听的说,是“锲而不舍”,说难听一点儿,就是“无事生非”、“添乱”。但凡有出版社使用我的某篇作品,我必定验看一次,有我认为需要改动的地方,立刻改动。
——孙幼军
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入选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包括《追心记》《小贝流浪记》《小猪当保镖》《玫玫和她的布娃娃》等。
内容简介
文学生产的核心是作家队伍。30年前,我国仅有20位儿童文学作家,而且大多已因“文革”封笔多年。而今天,则是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创建新世纪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后起之秀与后备力量强源不断的补充。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那些“60后”、“70后”、“80后”以及在“低龄化写作”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作家,正在踊跃加入到儿童文学中来,有的已是儿童文学界响当当的“品牌”、“大腕”,他们正是中国儿童文学风华正茂的第五代作家。第五代作家的创作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具创造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群体。在他们中间,寄予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希望。
本书是由新世纪出版社特组织编写出版的,它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界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促进新世纪文学繁荣发展而唱响的“第一声鸽哨”。
作者简介
孙幼军,1933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二部,一年后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分配到外交学院汉语教研室任教。此期间去江西“五七干校”三年余,在北京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四年。
1961年出版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文革”及其前后终止创作15年。主要作品是童话,也写散文、小说和卡通剧本,并翻译外国童话、小说。有散文集《怪老头儿随想录》,卡通剧本《小贝流浪记》等。
目录
一 我这30年
话说我30年的文学创作
二 孙幼军金品
追心记
小贝流浪记
吉吉变熊猫的故事
湖里发生的事
怪雨伞
小狗的小房子
蓝色的舌头
老皮克和小皮克
玫玫和她的布娃娃
蜘蛛大婶儿
妮妮画猴儿
西瓜房子
最快乐的一天
小狼请客
冰小鸭的春天
渔具店的小铃铛
我的“代表”
门神
《门神》续编
小猪当保镖
小猪卖橘子
黑咪咪的“大鬼”
两位名医
《小布头新奇遇记》节选
《唏哩呼噜和他弟弟》节选
三 评论
孙幼军,一个生就的而非造就的童话作家/吴其南
四 创作年表
五 作品主要获奖记录
书摘插图
一 我这30年
话说我30年的文学创作
“文革”前我只出版过一个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一个包含三篇幼儿童话的画册《萤火虫找朋友》,在刊物上发表几个短篇。我的绝大部分作品是1988-2008年期间创作、出版的。
被迫辍笔15年,我为失去了生命中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惋惜,一心想找回来,因此提笔后积极性很高,童话、小说、翻译三管齐下。
一30年从翻译童话开始
家里有我父亲遗留下来的一批俄国和苏联的文学书籍,为尽快能阅读那些书,我自初中起就优待俄语课,除了成绩在班上拔尖儿,我还另外搞一套自学计划,直学到我结束留苏预备部的课程,进入北大学中文之后。日语是三年“五七干校”中自学的,由于属外事口,外交部还规定了一个额外的“天天读”,是读外语,不学白不学。1973年2月我被分配去教外国人汉语后,学员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又给我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条件。
我恢复文学创作后的第一件事竟是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资料室去搜寻外文的童话资料。我这么多年苦读外文的目的,一个是想读些外国作品作为借鉴,另一个就是翻译些文学作品。有些作品中国没有译本,也有的译得很不理想。我想我比较熟悉幼儿语言,这是我的优势。此外,中国当时的童话理论被一两位理论家(其实不过是老资格的童话作家)极为权威的理论垄断,弄得大家缩手缩脚。也不消跟他们争辩,译出一本同他们理论矛盾的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就足以让他们收敛些。
我选中的第一本是得了4种奖的日本童话《不不园》。其中许多情节是当时中国童话中罕见的,如幼儿园的孩子用大积木搭了一只船,立刻驾驶了它进入大海里钓鱼,而且是用鱼竿、蚯蚓钓鲸鱼。当时的童话为了遵从理论家“不可违反生活的逻辑和自然规律”,根本没有人敢这么写,要写也只能是孩子们在梦中把船驶入大海。当时一种无奈的办法就是做梦,很多童话写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