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潘维,廉思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308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讲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任何一个时代条件下崭新的社会实践,总是强烈地吁求和催生着思想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而任何真正符合科学精神的理论,总是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与实践活动中的思考知识和冀望。从这一意义上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30年,是中国人民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断进发喷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30年。
只有正确地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逢30年发展历程之际,组织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正是为了深入反思、科学总结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宝贵经验,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努力提炼、概括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重要教益和启示,引导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学术工作,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盘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大体上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视角。在精神文明的范畴里。价值观变迁显然是个核心话题。在改革开放30年的下半期。价值观的“混乱”或者“混战”是我国人文社科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能整合社会关系,阻止其恶化和分裂,反映社会生存的需求。缺少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没了“主心骨”。针对30年来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在2007年的夏秋之交,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举办了一次大型研讨会。来自海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位学者参与了研讨。此书由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编辑而成,整体地体现了近30年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反映了学者们在价值观问题上的真知灼见,颇具思想性和启发性。
目录
序言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
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对中国人价值观变迁机制的探讨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状况的背景分析
论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国家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
天下之治
论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多元化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与社会成员共享的
核心价值观石秀印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机制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道德和价值观演变中的经济体制因素
社会言论:正当性理据的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念的出现——中国与东亚各儒家社会的轨迹
西方社会中“自由”与“社会”价值生成与历史演进
中西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历程
政治的疏离与回归——近30年中国政治观的演变与动力
30年来我国政治价值观的演变及原因
当代中国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
报,还是不报?——近30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
建构中国国际价值观:30年来的实践与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价值取向变迁及现状研究——现状研究以山西农民为例
中国农村的伦理性危机与伦理重建——湖北农村调查
一条河,三瓶水,几度沧桑——从戏剧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第三次转型期的国家电影
书摘插图
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对中国人价值观变迁机制的探讨
从社会学角度谈价值观及其变迁问题,看似很对口,其实却很难谈到专门而具体的问题中去。社会学重视调查,显然拿到实证资料,社会学者才能说话。我事先没有做过这类研究,议论性的文章也只写过一篇(翟学伟,1999),所以在此只能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讨论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众所周知,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念的变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促成变迁的因素也很多(许倬云,1991)。但中国近现代变迁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是政府的作为和外力的入侵,有的时候这两者还会结合起来改变社会及其成员的观念。先就政府的作为方面来看,历代政府往往都有其自身的官方意识形态或社会理想,无论其持有革命主张,还是作为改良派,抑或传统复兴主义等,都会导致社会变动的方向。尤为明显的是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现代化道路,这种由政府出面进行的变迁规划,无论民众认同、欢迎、抵触,或反抗与否,政府都有其自身的行政力量来改造社会或贯彻自己的意志。这一点在中国社会表现得十分突出,因为在一个政府强于社会的环境下,老百姓往往要靠父母官来替他们做主。至于外来的强势,中国近代以来多次受到西方列强的侵扰,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无论在物质方面抑或非物质方面,都引发了社会深刻的变迁。当然,这也是中国由被动转向主动走现代化之路的主要动力。但在这篇论文中,我想把这两个因素悬置起来,即我一方面承认它们是社会价值变迁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只将它们作为我下面讨论问题的一个不言而喻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