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许国志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0-1字数:版次: 1页数: 618印刷时间:开本: 18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28243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在当代中国科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我在访问中国期间已觉察到这一点。在访问中,中国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确信,这种思考方式将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赫尔曼哈肯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总结反映我国二十多年来开展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经验,展望系统科学与工程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全国范围公开征文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以专题论文形式系统论述了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工程应用,系统科学与工程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其他学科应用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经验、体会,以及国际上和我国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系统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最新动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及相关工程技术、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干部的高级培训和研究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论
1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
2 复杂科学、系统工程与管理
3 系统科学与软科学
第二部分 基础理论
4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5 系统科学中的密度演化理论
6 离散动力系统的密度演化方法
7 客观世界的自组织
8 自组织思想:观念演变、方法和问题
9 层次——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10 对信息科学发展的一些见解
11 系统科学中的信息概念
12 从复杂性研究看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科学
13 复杂适应系统演化模型的理论框架
14 复杂与混沌分解
15 系统科学是关于整体涌现性的科学
16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
17 关于系统理论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三部分 应用理论
18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与哥德尔不不完备性定理
19 复杂决策问题的层次性及相应的决策支持技术
20 决策科学的若干研究进展
21 物理/事理过程的理论基础——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混杂系统
22 初等组合最优化问题的算法的发现
23 复杂系统研究中的多人决策和博弈论方法
24 系统动力学和复杂大系统综合动态分析与模型体系
第四部分 系统工程
25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旋进式三角循环及实践
26 系统工程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27 系统工程专业建设
28 战略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9 知识系统工程
30 金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证
31 复杂经济系统的空间动态建模方法
32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系统思考
33 DSS研究中复杂系统决策问题的结构描述与求解
34 面向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方法研究
35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C3I系统研究
36 复合系统及其协调的一般理论
37 制度的演化与锁定
38 系统结构分析与结构建模新方法
39 自适应模糊系统法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及应用
40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研究
41 系统工程在指挥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
42 社会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43 交通运输结合部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管理模式分析
44 SD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及应用
第五部分 其他学科的运用
第六部分 国际动态
再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总论
1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
6 小结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一脉相承。有了系统科学的基础,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复杂性问题才能掌握这一新领域中的主流。值得高兴的事实是,国内对系统科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德国的系统科学家哈肯曾经说过:“系统科学的概念是中国学者较早提出的,这对理解和解决现代科学,推动它的发展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是充分认识到系统科学巨大重要性的国家之一。”我们柑信我国科技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十分复杂的问题时,不仅仅是把所面对的复杂问题归结为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必须充分认识到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研究简单系统或一些比较复杂工程的系统的时候,常用的办法是以数学为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当前面对十分复杂的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系统模拟的方法看来今后将成为主要的途径。这种模拟并不是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然后把微分方程化成差分方程,求数值解进行模拟。而是用计算机程序来对系统进行描述,这在圣菲研究所关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模拟的办法。他们在网上提供给人们使用的工具系统Swarm就是个例子。我们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采用计算模型的意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Wolfram注意到,流体的紊流和植物的生长都是由一些很简单的组元构成的,但它们的组合行为却如此复杂,以致不可能简化为某种数学陈述;因而这种行为的最好的描述就是它本身。自然系统盼这种不可还原性是根据这样的论证得出的:它能够存储、传递和处理信惠;也就是说它能够进行计算。这并不是说这类自然系统是按常规进行计算,而仅仅是说它们的结构使得计算成为隐而不可见的事情。上述见解,不是从使用工具的角度,而是从自然系统本身不可还原的角度,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来研究自然界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