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诉讼制度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诉讼法/程序法,民事诉讼法,
作者: 叶永禄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1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6868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确定以票据诉讼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票据诉讼的实体法理论和程序法理论两个方面,对票据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建构票据诉讼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票据的特点和基本功能的考察,分析我国票据纠纷的特点和类别,并从诉讼效率的价值观出发,提出建立我国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具体构想,以程序多元化为视角展示了我国票据权利司法保障机制——票据诉讼体系的设置,从而使我国票据诉讼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完善了我国票据司法保障制度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叶永禄,男,1963年5月出生,浙江省金华市人,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一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后留校任教,1993年9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出版了《票据诉讼实务》、《诉讼法新论》等专著及主编、参编教材二十余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学》、《法律与政治》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及第一届“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分析框架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界说:关于票据纠纷与票据诉讼的界定
一、关于票据纠纷与票据诉讼范围的争论
二、票据的法律关系
三、票据纠纷的范围及其种类
四、票据诉讼及其特点
第二章比较与借鉴:关于外国票据诉讼制度的考察
一、外国票据诉讼制度的发展概况
二、德国的票据诉讼制度
三、日本的票据诉讼制度
四、外国票据诉讼制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无因性:构建票据诉讼制度的实体法基础
一、票据无因性对构建票据诉讼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二、票据无因性的成因及基本含义
三、票据无因性的法律机能
四、票据无因性的外国立法
五、对我国立法中票据无因性的解读
第四章效益性:票据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基本含义
二、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的关系
三、票据诉讼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票据诉讼中的诉讼标的识别——兼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在票据诉讼中的适用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及其适用对象
二、关于民事诉讼标的的学说
三、票据诉讼中诉讼标的的识别
第六章 主张与抗辩:关于票据权利和票据抗辩的论述
一、主张:从票据权利展开
二、抗辩:关于票据抗辩的论述
第七章理由与建议:对构建我国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若干思考
一、我国设置票据特别诉讼程序的必要性
二、我国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构建
三、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立法建议稿
第八章充实与完善:我国票据权利恢复诉讼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界说:关于票据纠纷与票据诉讼的界定
一、关于票据纠纷与票据诉讼范围的争论
1991年施行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次将票据纠纷从普通的民事纠纷中分离出来,并就其管辖问题作出了专门规定。因为,我国当时还处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当中,作为市场支付和结算工具的票据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还相当的遥远,而我国《票据法》也是在《民事诉讼法》实行数年后,即1995年5月10日颁布并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所以,《民事诉讼法》的此项规定在当时是被认为具有超前性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7条规定:“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该项规定虽然明确了票据诉讼的管辖,但是,它对于“什么是票据纠纷”、“票据纠纷的范围是什么”等问题都没有具体的回答,而且,由于人们对有关票据的知识也知之甚少,因此,这就造成了学术界以及司法实践中在票据纠纷适用问题上的极大混乱。本书作者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在代理的一宗涉及票据的诉讼中,某物资公司以返还原告向被告某市生产资料服务总公司签发的票据为诉讼请求,向该票据的支付地S市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被告认为,该案应当是合同纠纷,且该合同的履行地是被告所在的Y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合同纠纷的管辖规定,合同纠纷应当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所以,该纠纷案件依法应当由Y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为此,被告某市生产资料服务总公司向S市某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S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确定该案应当是票据纠纷并作出了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对此,被告某市生产资料服务总公司不服裁定,向S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S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了如下认定:“本案系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义务争议,在案件类别上应归于票据纠纷的范畴,原审法院以此立案并无不当”,并据此作出了“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的终审裁定。然而,在被告某市生产资料服务总公司就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后,S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判决中却又作出了一审判决“以票据纠纷定性欠妥”的认定。同一个高级人民法院的同一个经济庭能就同一个案件作出如此相互矛盾的裁定和判决,可见,如何正确界定票据纠纷,不仅是理论界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于票据纠纷的界定,在学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过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票据纠纷应当包含所有与票据有关的法律纠纷,即凡是与票据有关的法律纠纷都是票据纠纷。根据此类划分,票据纠纷不仅包括“基于票据关系发生争议”,还包括“基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争议”和“基于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争议”而发生的纠纷。而第二种观点则是通过沿用学理上对“纠纷”定义的习惯,将票据纠纷定义在“因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而与票据债务人所发生的纠纷”中,即明确地将票据纠纷界定在“基于票据关系发生争议”的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