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康仲德 著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17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85355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孔子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专著,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了系统而富有新意的解读,相对完整地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一部透射出作者创新品格和思想灵气的得力之作。全书共15万余字,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康仲德,男,湖南汨罗市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副主任督学。在长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国教育发展史和教育理论研究,多次参与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课题研究,曾经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3部,其与人合作编著的《教育法实例说》一书,是列入国家“九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
目录
绪论
孔子的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
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向人的发展
孔子的培养目标与人才标准
孔子的教育对象与培养目标
孔子的政治主张与人才规格
君子的修身之道与人格魅力
君子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才能
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关注过程培养举趣
启发思维鼓励创造
学行结合重视实践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孔子的德育教育
注重基础 “孝悌其为仁之本”
安贫乐道 “博施于民而济众”
诚实守信 “君子周而不比”
约之以礼 “耻其言而过其行”
强调自省“就有道而正焉”
孔子的师德修养
爱岗敬业矢志不渝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谦虚谨慎博学多才
关爱学生精心呵护
附:《论语》原文
后记
书摘插图
孔子的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应该说,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极具典型意义的。
孔子活跃在我国的春秋末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初创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起西周王朝,到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
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代表奴隶制特征的“井田制”、“公田制”被彻底废除,代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征收私田赋税”的制度已经全面建立起来。铁器农业生产工具的大量出现,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政治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时期, “学在官府”的文化教育制度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私学”的悄然兴起与蓬勃发展,又带动和促进了波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下移运动”。孔子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开始讲学授徒,创设儒家“私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