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改革开放/我的1978-2008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我的1978-2008》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0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200771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征文活动以“我”的亲历为线索,立足个人,见微知著,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改革开放30年给个人命运、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获奖的41篇作品,如《“中国第一乡”的前世今生》、《西方航天悲剧成就东方“休斯敦”——三位航天人回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8年的发展历程》、《丢掉铁饭碗,我一不小心成了“万元户”》、《高考圆我北京梦》等情真意切,折射出30年的时代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40余篇来自社会各界的文章,以文字回顾了改革开放30周年来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在书中收录的文章中,一位外国友人的文章尤其引人关注。身为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的朱利安泰普林用充满温情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成都30年。
目录
天下未“包”蜀先“包”——回顾采写广汉金鱼农民“包产到组”新闻前后
高考圆我北京梦
一段个人记忆
科幻文学:“灰姑娘”的命运
从红庙子到青庙子——成都自发股票交易市场的兴衰
记忆成都重开当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老外眼中的成都蝶变
我认识的成都美女
三十年来书与路
《星星》:中国诗歌可以翻阅的30载时光
我们为邓小平同志演川剧
“中国第一乡”的前世今生
西方航天悲剧成就东方“休斯敦”——三位航天人回忆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38年的发展历程
《华西都市报》: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的崛起历程
三十春秋再回首——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亲历与沉思
雪域彩虹——我眼中的阿坝牧区改革开放30年
见证成都商贸30年风云变幻
川航首批空姐:上机先给乘客发把扇
怀念一个叫“黑根”的酒吧——我的成都酒吧生活
报业30年的流金光影
咬定石头不放松——我的创业之路
30年前黑白描彩30年后个性随我——成都结婚照30年之变迁
闲话“皇城老妈”二十余年
樊建川的人生博物馆
文学特招圆我大学梦
我的30年
红砂村村民曾光海和他家乡30年巨变
追风弄潮30年
广厦作证
丢掉铁饭碗我一不小心成了“万元户”
这一年,人一下子有了想法
时代的报春花——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给了我人生的“发动机”
思想解放心头亮,人生道路更宽敞
梦树花开——追随理想,改变命运
“两室一厅”提前十年兑现
那一年,排队看电视每人先交五分钱
小小书包,装着梦想,装着时代
父亲那举足轻重的一“豆”
房梦悠悠
三个婚礼看今昔
从“藏美”到“露美”
20年的30公里扫墓记忆
书摘插图
天下未“包”蜀先“包”——回顾采写广汉金鱼农民“包产到组”新闻前后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来临之际,回顾自己采写广汉县(现为广汉市)金鱼乡(现为金鱼镇)“包产到组”的通讯及撰写那篇《不要忌讳一个“包”字》的短评的经历,可以清楚地看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是贯穿农村改革、引来农村巨变的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
金鱼镇坐落在川西平原,离广汉城约7公里。如今的金鱼镇,农民早已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从镇中穿过的川陕公路两旁,远远近近,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楼房在翠竹绿树中亭亭玉立,昔日的草房已难觅踪影了。来往的车辆中,摩托车上,年轻人载着穿着时尚的妻子和孩子,鸣响喇叭,穿行在热闹的集镇上。
20世纪70年代,这里的农民大多数生活在贫困中,一个全劳力干一天农活只挣得几角钱,住的是低矮的草屋,吃的是瓜菜稀饭。时任县委书记常光南长年累月奔波在乡下,向农民和干部讨教搞好农业、过好日子的法子。粉碎“四人帮”后,常光南在乡下探访时,了解到有一个生产队分组作业,把上面定的粮食任务分到三个作业组,完成任务后剩下粮食归组,再按社员出工多少分到人头,多余多分。农民挺喜欢这办法,生产热情高涨,秋后这个队增收粮食5万来斤,社员家家分粮是“公社化”以来最多的。怎样搞好农业生产?常光南找到了包产到作业组这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