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
分類: 图书,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教学,
作者: 国家体育总局 编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600000版次: 1页数: 415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935575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体育界“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惟一入选作品,它的编写、出版也是国家体育总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书以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为主要内容,概括了30年来中国体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阐述了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系统总结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发展的回顾
(一)中国体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年)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育事业注入新活力(1992—2001年)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北京奥运会带动体育事业大发展(2001—2008年)
二、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
(二)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
(三)坚持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
(四)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六)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第二章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一、群众体育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二)强调了全民健身的基础地位
二、群众体育设施明显改善
(一)非标准体育场地
(二)标准体育场地
(三)全民健身工程
(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五)区域全民健身工程
(六)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三、群众体育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
(一)群众体育社会组织
(二)群众体育制度
(三)群众体育先进表彰
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一)城市群众体育活动
(二)农村群众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活动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五)残疾人群体育活动
(六)军队群众体育活动
(七)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第三章 竞技体育成就辉煌
一、为国争光勇攀高峰
(一)奥运征程历史跨越
(二)亚洲体坛独占鳌头
(三)国内大赛丰富多彩
二、中华体育精神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二)努力践行中华体育精神
三、举国体制坚强保证
(一)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
(二)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全面推进竞赛体制改革
(四)改革完善训练体制
(五)建立健全运动员保障体系
(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七)坚决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
第四章 生机勃发的体育产业
一、在社会变革中崛起的朝阳产业
二、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健身休闲业快速发展
(二)职业体育和赛事经济在探索中起步
(三)体育中介服务业日渐活跃
(四)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迅速成长
(五)体育旅游业快速启动
(六)体育传媒产业开始形成
(七)中国奥委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取得丰硕成果
(八)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九)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第五章 与时俱进的体育科技与体育宣传
一、体育科研为体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体育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二)体育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成果推广
(四)面向体育运动实践,加强体育科技开发与服务
二、繁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加强
(二)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三、体育宣传与体育新闻出版事业
(一)体育宣传成效显著
(二),新闻媒体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体育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与贡献
第六章 坚强有力的物质与人才保障
一、体育经费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政府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公共财政保障
(二)发行体育彩票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一)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二)继续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三、体育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一)体育人才队伍规模结构更为合理
(二)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实力雄厚
(三)群众体育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四)体育教科人才队伍成绩显著
(五)体育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六)新型体育人才不断涌现
第七章 体育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一、体育法制建设的地位逐步提高
(一)体育法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二)确立和坚持依法治体的方针
(三)体育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逐步建立
二、体育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
(二)体育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三)体育立法逐步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体育法》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一)体育执法与检查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二)体育行政执法行为日趋规范
(三)体育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四)司法逐渐介人对体育纠纷关系的调整
四、体育法制宣传与研究持续开展
(一)体育法制宣传教育收效明显
(二)体育法学研究日益广泛深入
第八章 开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
一、重返奥运,率先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积极参与国际体育活动
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四、国家(地区)间体育交往活动频繁
五、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管理
六、积极开展国际体育援助
第九章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一、两次申奥百年梦圆
二、精心设计精心筹办
(一)“五个结合”的举办战略
(二)“有特色、高水平”和“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举办目标
(三)“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
三、成功举办世界瞩目
(一)杰出的运动成绩
(二)高昂的奥运精神
(三)感人的志愿服务
(四)一流的运动设施
(五)缜密的组织管理
(六)鲜明的中国特色
(七)成功的商业开发
(八)周密的安全保障
(九)广泛的国际影响
(十)出色的举办水平
四、全面促进遗产丰富
(一)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普及奥林匹克精神
(二)促进中国体育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体育与国际全面接轨
(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促进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十章 在继承与创新中开创未来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体育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新时期体育的功能
(三)新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科学把握未来体育发展的走向
(一)坚定方向,沿着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继续前进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
(三)以人为本,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统筹兼顾,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体育发展的新需求
(六)扩大开放,为促进世界体育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大事记
跋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体育的历史是一个从极度落后发展为成就卓著、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体育面临着尽快提高体育水平、改变落后面貌的艰巨任务。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把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建设“新体育”的目标和要求。1952年6月2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指出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为我国体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52年7月,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荣高棠同志为团长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上空。同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任命热心体育事业、德高望重的贺龙同志为国家体委主任,得到广大群众和体育工作者的衷心拥护。从此以后,新中国逐步建立起体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铺开,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1959年第1届和1965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为标志,掀起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两个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的体质健康显著改善,1957—1966年,4200多万人达到了劳卫制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竞技水平明显提高,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57—1966年,全国有1000多万人成为等级运动员,5000多次打破全国纪录,142次打破或超过世界纪录。中国体育在发展规模和水平上都达到了旧中国不敢想象的新的历史高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也遭到严重摧残,发展历程被迫中断。贺龙、荣高棠等一大批忠诚于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体育工作者、运动员、教练员遭到打击和迫害,从中央到地方体育部门的许多领导干部被打倒,文革前17年我国创办社会主义体育的基本经验被全盘否定,整个体育战线陷于瘫痪。在国际上,我国与国际奥委会和众多国际体育组织断绝关系多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中国体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都在进一步拉大。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年。在这30年中,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发展的回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体育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体育工作重点转移,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并实现体育腾飞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00年,是中国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在各个方面取得大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08年,是中国体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机获得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中国体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恢复了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体育也迅速进行了拨乱反正,逐步理顺了各种基本关系。通过解放思想,“文革”中禁锢体育界的思想枷锁被打破,长期困扰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些模糊观念也得到澄清,中国体育开始回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1979年2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体育战线的工作重点就是高速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在新时期加速实现1978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在本世纪内成为世界上体育最发达国家之一”的目标,从而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1.重返国际体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致力发展与国际体育界的关系。1952年7月,新中国克服种种困难,组队参加了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但由于国际奥委会少数领导人执意将台湾的“中华奥委会”继续保留在国际奥委会内,在向国际奥委会多次抗议未果的情况下,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并在1958年6月至8月间,先后退出15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中央开始实施在国际组织中对台湾的新方针。在一些非政府性国际组织内,除了全国性席位由我有关部门和机构占有外,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章程的规定,可以允许台湾非政府机构作为我国有关机构的分支参加,或允许其作为非全国性机构参加。党中央关于台湾问题的新方针,为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打开长期未能解决的僵局开辟了道路。
1979年,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关于解决中国合法席位的建议。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名古屋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同年11月,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通过了该决议,确认代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是中国奥委会,正式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正式名称为“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并要求其修改会歌、会旗、会徽及章程。1981年,国际奥委会与中国台北奥委会在瑞士洛桑正式签订协议,中国台北奥委会正式改称,并确定了新的会歌、会旗。从此,改革开放的中国回到了国际体育大家庭中,为中国体育以崭新的姿态全面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2.确定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期后,体育发展战略问题得到高度重视。1978年、1979年、1980年连续三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都对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提出了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和战略思想。
第一,对新中国成立以后近30年的体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总结,从宏观层面提高了对体育事业的认识,并提出了指导以后体育工作的6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即要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普及与提高、学习与创新4个方面的关系,要充分运用竞赛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办体育。
第二,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国家体委提出要大力开展各种群众体育活动,工农商学兵的体育活动都要有新的发展。重点抓好关系两亿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学校体育。军事体育活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有步骤地开展,扎扎实实抓好普及工作。要在20世纪内努力做到城乡群众体育大普及,全国人民体质大增强。为此,国家体委强调要动员社会力量办体育,并加强了同教育、卫生、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解放军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切实发挥全国体育总会及其分会、行业体协、单项运动协会和基层体育协会等群众体育团体的积极作用,使体育事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支撑点和动力,群众体育工作逐步转向以各行业、各部门办为主,各级体委主要进行协调指导。同时加强了体育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单位积极宣传,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最广泛地动员、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第三,要尽快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文革”结束后,我国的运动技术水平落后已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多数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不少项目达不到奥运会报名标准,有的甚至还冲不出亚洲。因此,国家体委提出了“省一级以上体委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部署,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即近期要在1980年奥运会上进入总分前10名,在1984年奥运会上进入总分前6名,在80年代根本改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的落后状况,使我国体育在全世界放异彩,本世纪内要拥有世界第一流的体育队伍、世界第一流的运动技术水平、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成为世界上体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体委提出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调整好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国际比赛的若干项目搞上去,并为此采取了有效措施。
——按照有利于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则,在集中优势、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分类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对运动项目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综合运动会,与奥运会项目对口并突出重点,成为体育界调整项目设置时必须考虑的首要原则。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国曾确定以10个优势和影响较大的项目作为发展重点。1979年,根据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的新形势,提出了集中力量尽快把若干项目搞上去的目标,根据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和金牌分布,将当时技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和在国内受到群众广泛爱好或国际影响较大的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足球、篮球、排球、射击、射箭、速度滑冰共13个项目列为重点。与此同时,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组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常设国家队,并对承担重点布局项目任务的省、市、自治区体委,解放军和体育学院,从1980年起按每4年为一个周期,订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指标。国家和地方根据可能,在参加国内外比赛、技术资料、经费、器材设备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上方针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是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性举措,改变了过去力量分散、重点不突出的局面,为此后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奠定了基础。
——按照“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调整全运会的项目设置。为了把全运会和奥运会的任务一致起来,1983年9月举行的第5届全国运动会基本按照奥运会的项目设项,在所设的22个比赛项目中,有20项奥运会项目,即田径、游泳、水球、跳水、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射击、射箭、举重、击剑、手球、摔跤、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柔道、曲棍球;另两项非奥运会项目,即乒乓球和羽毛球。冬季全运会设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冰球、滑雪共5个比赛项目。以此来达到通过国内比赛锻炼队伍、选拔人才的目的,使备战全国运动会和奥运会的任务相一致。
——为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后劲,从1980年开始,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优秀运动队、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这样的一、二、二线运动队伍进行了调整,逐步建立健全了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完善了后备力量的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训练和人才浪费的混乱现象,除加强各地和解放军系统的专业队伍外,还积极支持和帮助产业系统逐步恢复建立优秀运动队,也把个别项目放在体育学院或重点城市、对口工厂设队。
——大力加强业余训练,加速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建立健全大中城市的业余训练网;加强科研工作,要求认真办好体育学院,逐步建立科学情报中心和体育科技资料档案;学习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改革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赛事对体育运动的推动作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现有的体育场馆不得任意占用,要加强管理并提高使用率,保证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为了提高体委干部和教练员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1980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在各体育院校办体委主任和教练员培训班,并建设了一支高质量的裁判员队伍,培养了一批国际裁判员。
这些政策、方针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确定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使我国体育事业初步形成以发展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格局。
3.改革开放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方针对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确定近期“省二级以上体委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抓提高?的战略后,中国体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复苏和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在“文革”十年中,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极“左”路线的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战略的调整,群众体育逐步转向以省市以下各级政府和非政府体育组织办为主,各行业、各部门承担起本行业和本部门体育管理工作,国家积极扶持、协调、指导和依法管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优异表现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促进了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同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及其在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同时针对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强调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争取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1986年4月15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国家体委制定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提出我国群众体育的改革方向,即进一步推进体育社会化,实现国家与社会办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