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家训:22位文化大师自述童年启蒙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青少年成长,
作者: 藏东编
出 版 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2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0362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胡适、茅盾、冰心、老舍、郭沫若、沈从文、汪曾祺、丰子恺……他们是如何成为一代文学泰斗,巨匠大师的?本书集结22位文化大师自述其童年求学成长历程,展现他们的童年启蒙教育对他们人生未来的影响。通过阅读本书,相信你也能从各位大师的身上了解到勤奋精神、热爱读书的培养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茅盾、丁玲、梁实秋、汪曾祺、老舍、丰子恺、胡适、冰心、周一良、张中行、黄永玉等22位文学大师的求学、成长之路,包括父母、导师、环境在他们成长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揭示了他们独树一帜的培养方法,他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早期启蒙的技巧,父母,师长的真爱和呵护在他们成长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他们热爱读书、兴趣培养的养成秘诀。
目录
胡适(1891~1962)
九年的家乡教育
上海求学
齐如山(1877~1962)
我的家世
儿童时代
老舍(1899~1966)
入学
丰子恺(1898~1975)
私塾生活
旧话
学画回忆
郭沫若(1892~1978)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茅盾(1896~1981)
我的小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丁玲(1904~1986)
我的中学生活片断——给孙女的信
平民女校生活
梁实秋(1903~1987)
我在小学
沈从文(1902~1988)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梁漱溟(1893~1988)
我的自学根本
五年半的中学
真的自学
冯友兰(1895~1990)
启蒙教育
县官主持的考试
开封求学
汪曾祺(1920~1997)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刘绍棠(1936~1997)
童趣之忆
恰同学少年
萧乾(1910~1999)
我的课堂
校门内外
冰心(1900~1999)
童年杂忆
我入了贝满中斋
周一良(1913~2001)
私塾教育
臧克家(1905~2004)
皓首忆童年
张中行(1909~2006)
药王庙
季羡林(1911~ )
新育小学
我的中学时代
何炳棣(1917~ )
家世与父教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周汝昌(1918~ )
我读中学的时候
少年书剑在津门
黄永玉(1924~ )
凤凰的星星点点
在集美的日子
书摘插图
胡适
九年的家乡教育
一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外。
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2)二月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嗣柜,三哥嗣秠)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新设白州,一切草创,故我父不能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中日战争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只留二哥嗣柜跟着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正月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那年四月,中日和议成,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反对割台,要求巡抚唐景崧坚守。唐景崧请西洋各国出来干涉,各国不允。台人公请唐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帮办军务刘永福为主军大总统。我父亲在台东办后山的防务,电报已不通,饷源已断绝。那时他已得脚气病,左脚已不能行动。他守到闰五月初三日,始离开后山。到安平时,刘永福苦苦留他帮忙,不肯放行。到六月廿五日,他双脚都不能动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厦门,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