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物志 生死的节奏海顿莫扎特画传
分類: 图书,传记,音乐家,
作者: 王海峰,张律 著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170000版次: 1页数: 191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53480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青少年的成长读本,音乐爱好者的典藏。
他是交响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没有他,也不没有莫扎特,贝多芬……
——柴科夫斯基
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四重奏的真正方法。
——莫扎特
爱莫扎特,视他为音乐的基督……
——柴可夫斯基
身为天才的莫扎特,扔有最雅致的品位。
——德彪西
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约瑟夫马克利斯
内容简介
《生死的节奏海顿》: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1732年4月1日生于奥匈边境下奥地利的洛劳村。6岁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7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1791年、1794年两次赴英国,指挥管弦乐队并创作乐曲。1792年被牛津大学授予音乐博士学位。1804年被封为维也纳“荣誉公民”。1809年5月逝世于维也纳。在海顿近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尝试过当时所有的音乐形式,是世界上最勤奋的音乐家之一。
本书讲述了海顿从出生到辞世的一生,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莫扎特画传》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1756年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城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5岁开始登台演出,1763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到过巴黎、伦敦、意大利、慕尼黑、维也纳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1781年定居维也纳,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创作道路。1791年贫困交加的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享年35岁。
本书描述了莫扎特从出生到辞世的一生,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音乐成就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一些手稿和乐谱片段,既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情史。
作者简介
王海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副教授。l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进行音乐教育学术交流,被奥克拉荷马杜兰特市授予荣誉市民。注重学术研究,在《人民音乐》、《艺术百家》、《音乐创作》等专业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编了多部高师音乐教材。
目录
生死的节奏海顿
引子
1.音乐启蒙
2.海因堡
3.唱诗班歌手
4.又用功又调皮的男孩子
5.险些成为男阉歌手
6.接连遇上好心人
7.初出茅庐
8.菩交朋友的海顿
9.弦乐四重奏之父
10.婚姻
11.埃斯特哈齐乐队的副乐长
12.韦尔纳
13.埃斯特哈齐宫殿里的“海顿老爹”
14.《告别交响曲》
15.鲁姬亚波尔切利
16.海顿作品干奇百怪的标题
17.《十架七言》
18.认识莫扎特
19.托斯托
20.喜从天降
21.旗开得胜
22.海顿在伦敦的几则逸事
23.普列耶尔
24.“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
25.海顿与贝多芬的交往
26.最后六部交响曲
27.故乡行
28.六部弥撒曲
29.《创世记》
30.《神佑吾王弗兰兹》
31.《四季》
32.生命的最后几年
33.弥留之际
34.成就与贡献
海顿年表
莫扎特画传
引子
1.家有神童
2.一鸣惊人
3.富有想象力的计划
4.巴黎
5.伦敦
6.荷兰
7.返回萨尔茨堡
8.天花与歌剧
9.初访意大利
10.脾气暴躁的新雇主
11.年轻的囚徒
12.暂时的自由
13.曼海姆
14.阿萝西娅
15.伤心的巴黎
16.自投罗网
17.锋芒初露
18.冲出牢笼
19.《后宫诱逃》
20.结婚
21.共济会会员莫扎特
22.败家夫妻
23.“海顿老爹”
24.《费加罗的婚礼》
25.音乐顽童
26.《唐璜》
27.宫廷乐长
28.《女人心》
29.永别海顿
30.《魔笛》
31.《安魂曲》
32.简陋的葬礼
莫扎特年表
书摘插图
莫扎特画传
9.初访意大利
1769年,莫扎特14岁了。这一年,他创作了数量颇多的教堂音乐和其他一些用于特殊场合的管弦乐组曲。人在萨尔茨堡,莫扎特的心却在意大利。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完全被歌剧迷住了,他朝思暮想的都是歌剧。
莫扎特心里急,利奥波德比他更急。此时的利奥波德已经年过半百,而南妮儿也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毕竟女儿要出嫁,只有儿子才能真正成为他的接班人。利奥波德把越来越多的希望寄托在莫扎特身上。莫扎特已经进入青春期,以后越长越快,如何在神童的光环还未消失之前,为他谋一份稳定的差事,这让利奥波德煞费苦心。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意大利。意大利是歌剧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它雄霸欧洲乐坛长达两个世纪,对于一个想成为音乐大家的人来说,不去意大利那可是一种莫大的亏损,因为熟练掌握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是成为一名国际性作曲家的必要前提。莫扎特已经去过欧洲很多国家,唯一没去过的就是意大利了。利奥波德终于决定走出关键性的一步,带着莫扎特去一趟意大利。
1769年12月,利奥波德把妻子和女儿留在萨尔茨堡,自己带着儿子去了意大利。在他们父子二人到达之前,莫扎特的故事早已在意大利乐迷中流传。所以当他们到达罗维雷托城时,马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而莫扎特即将在教堂演奏管风琴的消息一经传出,听众更是纷至沓来,人数是那样多,以至于把通往教堂的路都给堵塞了。
他们继续前进,利奥波德计划赶到罗马过复活节。在波伦尼亚他们举行了一次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在波伦尼亚,有一位音乐大师马蒂尼。他是一位神父,也是欧洲负有盛名的作曲家、理论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意大利最后一位教堂音乐家”。利奥波德对他仰慕已久,如果儿子能得到马蒂尼神父的赏识和指点,必能为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利奥波德的这一愿望很快实现了。马蒂尼非常喜欢莫扎特。在短暂的相处中,他帮助这位后起之秀了解音乐史,给他传授了一些成为大作曲家必不可少的音乐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