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认知语言学概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李福印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4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440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大学外语学生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牛提供拓宽知识面、增强思辨力、孕育创新精神的各种教材和阅读材料甚为必要。如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必将弥补这方面的空缺,为培养名副其实的优秀外语人才做出长远贡献。
——胡壮麟
内容简介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彭宣维教授、王星教授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编审共同策划的。三位先知先觉者的基本思想我较清楚。首先,他们认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社会的迅速发展又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面、思辨能力、创造性等的培养,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解决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问题,要抓好源头,即有必要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研究生入门逐渐下移到本科阶段,以解决外语专业学生与同时入学的其他系科同学相比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上有所不及的问题。
本书全面论述了以Lakoff,Langacker以及Talmy为主的一批美国语言学家开创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及其最新进展。本书核心读者群为英语语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同时也可满足相关人员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需要。本书是进一步研究认知语言学以及深入学习英文原著的一个桥梁。
目录
第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基础
第一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
第五章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
第二部分:认知语义学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
第七章 色彩范畴
第八章 原型理论
第九章 基本层次范畴
第十章 框架与框架语义学
第十一章 概念隐喻理论
第十二章 概念转喻理论
第十三章 心理空间与概念合成理论
第十四章 概念隐喻与概念合成理论
第十五章 意象图式理论
第十六章 理想化认知模式
第十七章 一词多义现象
第十八章 空间关系
第十九章 体验性假说
第三部分:认知语法
第二十章 认知语法的概念分析基础
第二十一章 语法的象征性和结构式
第二十二章 概念重叠和语法化
第二十三章 构式语法理论
第二十四章 语言中的焦点和背景
第二十五章 认知参照点
第二十六章 话题、主语和所有格
第二十七章 概念化的动态性
第二十入章 主观性和主观化
参考文献
英汉术语对照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基础
第一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
1.1 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为了全面、准确地描述认知语言学,本章提供了以下视角: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十年(1.2);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1.3);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1.4);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1.5);最后,本章在结语(1.6)提出了认知语言学定义的汉语表述形式,与同行商榷。
1.2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笔者采纳(Jeeraerts(2007)的意见,将以上三个阶段大致分为三个十年,每个十年都有其标志。
第一个十年认知语言学的萌芽阶段
我们先看1975年前后到1985前后这第一个十年。197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举办了语言学夏令营活动,该夏令营包括如下一系列讲演:Paul Kay关于色彩词的演讲;Eleanor Rosch关于范畴理论的演讲;Leonard Talmy关于英语中空间关系的演讲;以及Charles Fillmore关于框架语义学的演讲(高远、李福印2007a: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