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 动荡中的同盟平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军事史,
作者: 王真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5-1字数:版次: 1页数: 373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1537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套大型丛书,汇集了国内名家研治抗日战争史的精心之作,时间上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下迄于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容上包括“政治系列”、“经济系列”、“军事系列”、“综合系列”等。每书专门研究一个方面或一个问题,既深入透彻,亦全面具体,许多结论、观点都突破了过去学术界的习闻常说,显现当代学人的求真求实的学术情怀。全套书构成对整个战争的全面、真实的大写真。可读性强,许多史事的反映都出乎意料,大量征引的资料都鲜为人知。的确是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和现代崛起和了解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力著。
内容简介
伟大的抗日战争结束已近半个世纪了,但这一历史事件中的许多课题至今仍对中外史学家产生着无穷的魅力,因为这场人类正义之战蕴含着促使人们思考过去、审视未来的丰富哲理。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和苏联是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两大盟国。共同的利害关系曾把两国的命运联系到一起,各自内外政策上的分歧也曾使两国发生复杂的纠葛以至激烈的冲突。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跌宕起伏而富有戏剧性的同盟关系,才更加引起史学界对它的兴趣,促使其去研究产生这种同盟特点的内在动因,进而寻找理解战后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钥匙。
苏联著名史学教授M•贾丕才在回顾近代中苏关系史时说,中苏关系在过去经历过一些高潮和低潮,低潮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出现高潮。①贾丕才在这里从宏观上勾画了近代中苏关系。曲折运行的轨迹:1924年建交——1929年断交——1932年复交——1949年断交。②如果把这一轨迹浓缩到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关系实际上也呈现出这样一种波峰和波谷相互交替的动荡特点。
作者简介
王真,海军指挥学院大连分院副教授,1949年七月生于上海,197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主要著述有《历史的结论与现实的道路》、(合著)、《雅尔塔协定与美苏战略格局》、《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原因初探》、《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美苏对华政策》、《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华军事顾部》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破镜重圆
——日本威胁使中苏再度结盟
1.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复交
2.曲折的结盟之路
3.七七事变与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
第二章硝烟中的“蜜月”
——抗战初期的中苏合作
1.“蜜月”在争取苏援中开始
2.苏援概观和评价
3.中国对苏联的援助
第三章冷漠期里的是与非
——中苏关系的逆转与恶化
1.冷漠期的来临
2.由冷漠到恶化
3.恶化原因分析
第四章友情与纠葛
——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有限支持与向心控制
2.拥护苏联与摆脱束缚
3.苏联与中共关系的特点
第五章从德黑兰到雅尔塔
——中苏关系的解冻和复苏
1.解冻。从德黑兰开始
2.雅尔塔协定——苏联对华政策的透视图
3.雅尔塔格局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六章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缔结
——一种非稳定性的同盟
1.中苏在莫斯科谈判前夕的外交活动
2.中苏莫斯科谈判
3.中苏条约评价
结束语
附录一大事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破镜重圆
——日本威胁使中苏再度结盟
1.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复交
九一八事变唤醒了中苏危机感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仅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也使自1929年断交以来的中苏两国关系开始出现新的转折。
九一八事变使中苏两国笼罩着一种共同的危机感,日本是中苏两国的强敌,面临强敌,两国应当重新携手。中国直接遭受日本侵略,首当其冲,危机感最为强烈。因此,一时间亲俄联苏的声音“高唱入云”。造成中国危机感的基本因素有两点:一是中国国力太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发展异常缓慢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夕,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小农经济占90%以上,工业经济不到10%;而且在工业经济中,外国资本又占有绝对优势。从标志工业发展水平的几项主要工业品产量来看,1930年,中国铁、铜、石油产量仅分别为日本的1/3,1/60,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