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审美幻象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王杰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9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210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一种构想。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一角度来探讨现代美学问题,在社会关系中历史地考察审美幻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分析了它的积极作用和衰变根源,努力超越西方现代自律性美学的偏颇,也不同于国内的某些探讨。本书把审美幻象问题作为现代美学问题的核心分别从审美需要、审美变形、审美交流三个方面,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文化机制和价值指向进行了历史的研究。作者比较广泛地研究并吸收了人类文化学、心理学、符号学、交流理论以及价值论的有益成果,力图在此基础上思考当代艺术和文化所提出的美学问题,并尝试作出理论上的表述,使本书所阐述的美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作者简介
王杰,江苏无锡人,1957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文学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东方丛刊》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副主编。兼任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马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著有《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1995)、《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2000)、《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2002),主编教材《现代美学原理》(1996)、《美学》(2001)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两种美学意识形态的基本对立
二、问题、概念与理论方法
●第一部分:现代人文科学视野中的审美幻象问题
第二章 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
一、审美幻象问题的产生
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解释
三、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四、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五、心理学研究是有限的
第三章 审美交流:可能性与媒介
一、人类学方法:交流的可能性与前提
二、交流媒介:对象化理论
三、意识形态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的历史哲学基础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
三、当代中国美学问题的特殊性
●第二部分:墨杜萨的目光/审美需要的历史生成
第五章 高高挂起的欲望:审美需要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一、审美活动的三维划分
二、审美需要:欲望的对象化理论
三、社会性创伤:缺失与激情
四、文化创伤及其审美修复
第六章 欲望与意识形态:关于审美需要二重性的理论分析
一、幻象与形象:欲望的表达
二、欲望的分裂和冲突
三、审美交流:欲望冲突的暂时性解决
第七章 剩余快感与“美的规律”
●第三部分:卡桑德拉的悲哀/审美交形的文化原则
第八章 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
一、审美幻象与艺术变形
二、审美变形的历史形态
三、崇高美学:解剖现实关系
第九章 图像的二重性及其魔力
一、图像的二重性
二、图像与仪式
三、欲望戏剧中视点的位移
第十章 文字创造的世界
一、造型艺术与抒情诗的一致性
……
第十一章 影像与基源性幻象
第四部分:女娲的回声/审美交流的价值导向
第十二章 审美变形机制的多重叠合
第十三章 余韵:一种优美化的崇高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导论
二、问题、概念与理论方法
近几年来,东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压力和挑战逐渐作出较为强烈的反应,集中表现在关于建设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理论讨论中,周来祥、刘纲纪、叶朗等人都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本书将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我认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和审美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论的基本立场。
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从中西美学交流和跨学科研究的角度阐发了审美感兴、审美意向和审美体验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重心偏向于审美问题的共时性和普遍性的研究。由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对研究角度的不同选择,本书的重心偏向于历时性和具体性的研究,并期望通过对美学幻象问题的微观研究体现出作者对现代美学体系框架的理解。我认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审美幻象,它的基础理论内涵不是由个体心理活动所界定的,而是由社会性的、物质性的和符号性的文化活动所界定的。审美幻象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这一点客观上决定了不可能把审美幻象切分开来,局限于仅从一个具体实证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审美幻象问题以个体审美活动的方式体现着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瞬间与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问题。我认为,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现代美学问题不可能用传统的美学方法进行直接的理论思辨。根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经验性的现实前提并不是直接自然地呈现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理论观念的批判性研究才能达到的。由此,我认为,审美幻象问题的理论分析应该从审美需要开始。
现代解释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理论对象和理论体系既互相影响也相互制约。我们把审美幻象问题确定为现代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