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达行书唐诗百首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字帖,
作者: 黄仲达 书
出 版 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50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25759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仲达幼即酷爱书法,曾趋叩海上名家任政、赵冷月、吴建贤书斋,面聆教益,从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入手,知颜虽为筋胜之书,以丰腴雄浑见长,但必先构骨力,于是便上溯欧之《九成宫醴泉铭》以挹其方劲峻峭之笔意,后又觉欧楷虽以骨力见胜,但矩镬森严,外耀锋芒,又不及虞世南之圆润丰美,含蓄蕴藉。于是又沉酣于《孔子庙堂碑》,十余年来操毫面壁,未尝少倦,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仲达学书并不好高骛远,亦不贪多务得,而是明智地抓住书法艺术富有本质的共性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在行书上他下了大量的工夫,初以王羲之《兰亭》、《圣教》以培其本,后则专攻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以流其标,又遍阅近代人的笔法,最后酝酿出他自己独特的风格,黄仲达的行书姿韵雅逸,笔调温润,字里行问,如大江之波,行徐东逝,给人以一种静穆沉雄之感,而无丝毫弩张习气,而其章法体局,则大小错落,参差栉比,妙合自然,观赏其书,如饮醇酒,使人回味无穷。其书虽出于颜而不囿于颜,虽源自王而不同于王,始终与他们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似黏似脱的因缘关系,因此在他的行书中既得王字的平和简静之美,又不失颜真卿稿行的雄浑圆润特点,这种对书法的理解和化裁能力促使他在上海中青年书家中脱颖而出,不得不使我感到惊叹,当然我并不是说黄仲达的行书已臻达理想的境地。当其致力于某一方面时,势必失去另一方面“如颜激越顿挫的笔势和王宇方圆并用的清雄笔力”,或许这种苛求将促使他向更高的层次攀登。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上海市举办的重要展览,又曾撰写(《黄仲达作品集》、《颜真卿颜勤礼碑通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通临》、《颜真卿书法导临》等书出版。
作者简介
黄仲达一九五一年四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目录
序 刘小晴
虞世南 蝉
王绩 题酒店壁
卢照邻 曲池荷
骆宾 王易水送人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别人
宋之问 度大庾岭
宋之问 渡汉江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贺知章 咏柳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
孟浩然 春晓
王翰 凉州词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昌龄 出塞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闺怨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 鹿柴
王维 相思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望天门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庐山瀑布
李白 赠汪伦
李白 静夜思
张旭 桃花矶
崔国 辅古意
崔颢 黄鹤楼
崔颢 长干行
高适 别董大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杜甫 春望
杜甫 秋兴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绝句
杜甫 赠花卿
岑参 春梦
岑参 逢人京使
张继 枫桥夜泊
戴叔伦 送上饶严府摄玉山明
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秋夜寄丘员外
卢伦 塞下曲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从军北征
孟郊 游子吟
张籍 秋思
王建 新嫁娘词
薛涛 筹边楼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晚春
韩愈 盆池
王驾 社日
唐彦谦 咏竹
张谓 早梅
张泌 寄人
刘方 平夜月
刘方 平春雪
刘方 平采莲曲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乌衣巷
刘禹锡 浪淘沙
刘禹锡 竹枝词
刘禹锡 秋词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暮江吟
白居易 问刘十九
柳宗元 渔翁
柳宗元 江雪
元稹 酬李甫见赠
元稹 行宫
贾岛 宿山寺
贾岛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贾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绝句
张祜 题金陵渡
张祜 宫词
刘皂 旅次朔方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马诗
李贺 南园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
杜牧 赤壁
杜牧 山行
杜牧 江南春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杜荀鹤 送人游吴
颜真卿 勤学
韦庄 金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