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系列丛书-心灵回归 违法犯罪心理访谈录

分類: 图书,法律,刑法,犯罪学,
作者: 郑晓边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41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710856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心理治疗与辅导书系中的一部全新的学术性大众读物,也是作者在大学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中师生互动、深入社会实践、与司法干警合作多年的心理辅导原创作品。本书分为5篇共100个心理访谈案例,均采自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大学生在监狱和劳教戒毒所心理访谈的写实资料,每篇都包括访谈记录、心理分析、启示三个部分。书目细腻描述了犯罪行为的表现以及发生发展的历程,从发展与教育心理的多角度深刻分析了违法犯罪的心理社会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社会干预和心理辅导对策。
全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文字流畅,描述生动,分析深入,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一部珍贵的心理导与治疗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与教材,也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教师专业培训读物,适合广大的教育社会工作者、家长、心理咨询师和司法干警参考,也适合全社会关注自身健康和终身发展的各类人士品读。
作者简介
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篇少年犯罪早期创伤
1坏女孩的花季重生
2姐妹三人的两重天
3仗义侠客被判重刑
4观察模仿电视暴力
5十四岁少年抢劫罪
6犯罪源自父母吸毒
7抢劫千元六年代价
8改变要从沟通开始
9稚气少年一时失足
10不良期待走向深渊
11为想开车抢劫司机
12单亲家庭走出罪犯
13父亲面子影响孩子
14品学兼优变成抢劫
15充满好奇叛逆青春
1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7溺爱娇惯积成恶习
第二篇暴力犯罪自我失控
18正视过去面对明天
19侥幸法盲酿成大祸
20职场挫败从众抢劫
21保全颜面冤冤相报
22思维偏颇引发暴力
23不吃亏的扭曲人生
24缺少父爱博弈人生
25随波逐流再三触礁
26一时冲动一生悔恨
27青春冲动付出代价
28酒后杀人心灵屏蔽
29父母忽视偏离轨道
30不良榜样错误认同
31法律朋友孰轻孰重
32棍棒教育沦陷暴力
33犯罪有家庭聚集性
34自我中心送他人狱
35自卑和错误的应对
36做人上人杀人灭口
37冲动的代价与惩罚
38不惑之年才明世事
39维护自尊赌注青春
第三篇盗窃赌博性向贪欲
40盗窃之路不堪回首
41吸毒使他走向偷盗
42直面生活把握自己
43活的死者灵魂复苏
44严变粗暴慈变溺爱
45欲望带他走向深渊
46缺失父爱的男子汉
47强迫人卖淫的法盲
48孩子为什么三进宫
49脚踏实地成功之本
50人民教师走向堕落
……
第四篇经济犯罪悔恨自责
第五篇吸毒贩毒心瘾难戒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少年犯罪早期创伤
这里谈的少年犯罪是指那些18岁以下的犯罪者。“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他们刚刚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犯罪性质上看,少年犯罪可以分为从属型犯罪、团伙型犯罪、报复型犯罪、冲动型犯罪、无知型犯罪。在中国,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年犯管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需从轻处罚,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社会共同进行校正,是_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一般措施包括:预防或排除产生犯罪的因素,采取强硬、得力措施,搞好“扫黄”工作;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学校要坚决贯彻德、智、体全面的教育方针,对差生多给予指导,改进教育方法;家庭要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