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Visual FoxPro(配光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考点·考题透解与模拟(2009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考试 认证,计算机等级考试,
作者: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大纲研究组编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39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21919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详解大纲要求,分析历年真题,统计考试频率,分析考核重点
按考点浓缩教材,突出重点难点,精选典型考题,透彻分析点评
按章设计过关练习题,方便考生一点一练,自我检查,巩固提高
附赠笔试、上机全真模拟试题备5套,并提供答案评析,供考前热身实战
特设上机专题,提炼常考题型,精讲考核要点和答题技巧,全面提高应试能力
内容简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考点考题透解与模拟》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颁布的全国训算机等级考试大纲(2009版)为依据,以对考生进行综合指导、全面提高应试能力为原则,深入研究近3年连续6次考试真题并结合考前辅导班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考点考题透解与模拟》章节安排与指定教材同步,每章开始设置“考纲透解”板块,全面解读大纲要求,进行考频统计和命题方向研究。每个考点细化为考点透解、考题透解两部分,章后设置过关练习栏目,并提供答案。书后特设一章对上机考试进行专题辅导,书末附有5套笔试、5套上机模拟预测卷,并作详细分析解答。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考点考题透解与模拟》配有一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超级模拟光盘,从考试界面、考试步骤、考试方式到登录、抽题、答题和交卷等环节与真实考试完全相同,并且具有自动生成试卷、自动计时、自动评分和试题解析的功能,便于考生自学与提高应试能力。所有上机试题均配有视频演示及关键注解,如同名师亲临现场,手把手教会考生解题过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考点考题透解与模拟》抓住考纲、考点、考题3个重点,解决笔试、上机2大问题,配有1张超值光盘, 目的是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快速提高应试能力,顺利过关。
目录
第1章Visual FoxPro基础
考纲透解
大纲要求
考频统计
命题方向
考点1数据库系统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2数据模型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3关系模型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4关系运算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过关练习
过关练习答案
第2章Visual FoxPro系统初步
考纲透解
大纲要求
考频统计
命题方向
考点项目管理器的概念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过关练习
过关练习答案
第3章数据与数据运算
考纲透解
大纲要求
考频统计
命题方向
考点1常量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2变量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3表达式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4数值函数
考点透解
考点5字符函数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6日期和时间函数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7数据类型转换函数和测试函数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过关练习
过关练习答案
第4章Visual FoxPro数据库及其操作
考纲透解
大纲要求
考频统计
命题方向
考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2建立数据库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3在数据库中建立表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4修改表结构和表的基本操作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5索引的基本概念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6在表设计器中建立索引
考点透解
考点7使用索引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8数据完整性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9数据库表与自由表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10多个表的同时使用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过关练习
过关练习答案
第5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考纲透解
大纲要求
考频统计
命题方向
考点1SQL概述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2表的定义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3表的删除
考点透解
考点4表结构的修改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5数据的插入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6数据的更新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7数据的删除
考点透解
考题透解
考点8查询功能
考点透解
过关练习
过关练习答案
第6章查询与视图
第7章程序设计基础
第8章表单设计与应用
第9章菜单设计与应用
第10章报表设计
第11章开发应用程序
第12章上机专题辅导
第13章笔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14章上机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书摘插图
第1章Visual FoxPro基础
考点1数据库系统
一、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几个阶段
1.人工管理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特点: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不长期保存,程序运行结束后就退出计算机系统,一个程序中的数据无法被其他程序利用,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称为数据冗余。
2.文件系统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后期,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由于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区别,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在外存储器上。
3.数据库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减小数据的冗余度,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数据库系统大多数是集中式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数据库提供了分布式运行环境,从主机/终端系统结构发展到客户/服务器系统结构。
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技术,它的发展十分迅猛,影响涉及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
二、有关数据库的概念
(1)数据库(DB)是存储在计算机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各种数据模型。
(2)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对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进行管理。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