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增订版)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任强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114794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道成肉身与道法天命”、“信仰与理解”、“法律与信仰”三个方面,对基督教与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儒家礼法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信仰基础。接着界定了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以现代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属性为视角,对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刊”进行了解读。又以“善良”为线索,针对社会治理模式,分析了儒家、柏拉图与海德格尔人治理念的终极理由及其差异,解读了人治理论的实现途径及其困境,从而论证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最后,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和“个人自由与政府权力”两对范畴为分析框架,剖析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条件及其与儒家礼法思想的关系。
作者简介
任强,1970年11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山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英美法、法学方法论、司法伦理学、法律史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广东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目录
引言: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思考的路径——从儒家的礼法思想谈起
一、研究范式的哲学基础
二、思考方法的两种进路
第二章 为法律赢得神圣 ——儒家与基督教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面对有限生命之中的悲苦与邪恶欲望?
二、道成肉身与道法天命
三、信仰与理解
四、法律与信仰
第三章 从“理念与仪则”到“约束与强制”——解读儒家思想中的“礼”与“法”
一、儒家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二、儒家思想中的礼与刑
三、“封建法”与“道德的法律化”:儒家礼法与英国普通法的比较观察
第四章 “善良”为何如此重要?——儒家与柏拉图、海德格尔人治思想之比较
一、形而上的思索:人治思想的终极理由及其差异
二、形而下的解读:人治理念的实现途径及其困境
三、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法治中国与儒家礼法思想——以两对范畴为分析框架
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二、个人自由与政府权力
三、复兴,还是倒退?
结语
附录
研究综述 世纪的儒家礼法思想研究
一、儒家礼法思想的超越根源
二、儒家思想中的礼法关系
三、儒家礼法思想的旨趣——无讼
书评
后记
再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思考的路径——从儒家的礼法思想谈起
这些年来,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论著和论文很多,但是从方法论上进行反省者却比较少,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哲学基础,以儒家的礼法思想为典型例证,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思考方法予以审思。
研究范式的哲学基础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一书里说:
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