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何处不悠扬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的审美沟通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李洁 著
出 版 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286000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02645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琴声何处不悠扬》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增订而成的专著,《琴声何处不悠扬》以审美沟通为切入点、以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在我国还是首例,全文审视了全球化与多元汇通语境下多种不同审美趣味之间的沟通在中国古典艺术散文领域的体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审美沟通”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节 基本思路和结构
第二章 美学视野中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
第一节 形式系统的美学要素在译文中的得失
第二节 非形式系统的美学要素意象和意境在译文中的翻译与传达
第三节 不同译者的译文比较
第四节 问题的梳理和研究重心与切入点的提出
第三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可能性
第一节 审美语境中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古典艺术散文与英语随笔的共性
第三节 古典艺术散文与英语随笔的差异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模式的构建依据
第一节 翻译美学的发展及其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
第二节 接受美学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
第三节 克罗齐表现论美学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
第四节 构建审美沟通模式的意义
第五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的审美沟通模式
第一节 审美沟通模式图及其简要分析
第二节 审美沟通的主体——译者
第三节 审美沟通的主体——读者
第四节 审美沟通的媒介——译文
第五节 实现审美沟通的英译审美理想
第六节 实现审美沟通的英译参照规范
第七节 例证分析:谢百魁译《秋声赋》
第六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的英译策略
第一节 话语层
第二节 形象层
第三节 意蕴层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梳理和相应的结论
第二节 对研究中理论运用问题的思考
第三节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录1 读者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附录2 抽样的90篇古典艺术散文
附录3《醉翁亭记》与《前赤壁赋》原文及其译文
附录4 西方对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介
附录5 国内学者对抽样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书摘插图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艺术散文”界定
“散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比较模糊,直到今天,中国文学界对于散文的概念和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讨论和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笔者在此选择和采纳张国俊、刘锡庆和苏保华等学者对于散文和艺术散文的研究成果,廓清“艺术散文”的概念,目的是明确研究的范围,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界定和标示,用以指导研究从始至终的叙述和论证。
中国是诗文大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诗”和“文”两大主潮。“诗歌和散文共同创造了中国的文学史”(贾祥伦,1997)。诗起源早于文,在古代,文或文章是与诗歌相对的一个概念。文章最初是韵散杂陈的,后来逐渐分开,形成了以韵语为主的文章和以散体为主的文章(散文)。散体文章有很多种类:颂赞、祝盟、铭箴、哀悼、史传、诸子、论说、诏策、封禅、章表、奏启和书记等都是以散体形式写作的。可见,中国古代的散体文章(散文)只是一种文章体类,而不是文学体裁,正如施蛰存所说:“散文这个词,在古典文学里,原先已有两个概念。其一是和韵文对立的,指不押韵的文章。其二是和骈文对立的,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这两者都是文体的概念,而不是文学形式的概念”(施蛰存,1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