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科学研究论文选集(1999-2003)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
作者: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编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1字数: 539000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4/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1458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输是走石油工业发展和能源市场供应的重要环节。围绕油气管道的科学技术在近20多年来有了重要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建院至今20年,在管道科技方面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成果。本文集汇编了该院1999-2003年期间,于机构重组、专业变化之后,在管材研究、焊接技术、施工机具、防腐工程、情报信息等专业方面的论文55篇,反映了管道科技技术的最新进展。
本文集对有关企业决策者、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我国油气管道技术综述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西气东输工程管材技术条件研究
组合载荷作用下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估
管线钢抗氢臻裂纹性能和检验
改进管材采购方式降低管道建设投资
国内外油气管道焊接施工现状与展望
长输管道焊接施工工艺
厚壁、大口径X70钢管的焊接接头形式设计
高效焊接与管道施工
非旋转管道环焊缝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设备研究
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在PAW2000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中的应用
PAW2000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的研制及应用
关于管道内焊机的应用探讨
STT型逆变焊机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新技术——相控阵超声检测
闪光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在管道建设中的应用
大口径管道管端坡口整形机
管道气动内对口器
大涨力间隙可调式管道气动内对口器
美国林肯DC-400(CC/CV模式)直流焊机的故障检修
米勒XMT304逆变焊机故障检修
埋地网质管道新型三层PE防腐层结构设计研究
两种优良管道涂层系统的评价与发展
煤焦油瓷漆的热性能、流变性能研究
煤焦油瓷漆烟气分析及处理研究
煤焦油瓷漆及其在现代环境下的应用
煤焦油瓷漆外缠带的质量控制
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状况检测与评价
并行敷设旧管道的防腐蚀维护问题探讨
防腐层局部剥离对埋地管道的危害及其预防
影响钢质管道3PE防腐层性能的因素分析
密封性试验方法在补口技术比选中的应用
液体高强无溶剂环氧涂料的研制
无溶剂环氧石油沥青重防蚀涂料研究
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研制
热涂聚乙烯粉末防腐覆盖层技术探讨
双层环氧粉末涂层技术在钢质弯头防腐上的应用
钢质热煨弯头双层环氧粉末涂层在涂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涂敷作业线研究
中油科新公司管输及油田化学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
高浓度粉末分散型凝剂的研制及评价
均匀设计在减阴剂合成研究中的应用
聚合物减阻率与分子量的关系研究
PLC在大口径中频加热弯管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涠11-4油田中控系统
TDCS技术在输油生产中的应用
一个基于C/S模式的智能化房产管理信息系统
小型定向钻穿越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
钢质管道非开挖顶管技术及装备
浅谈几项海洋管道施工技术及装备
大口径管道山区运管方式探讨
加热炉状态分析与对策——“预知”维修策略推介
书摘插图
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1绪论
1.1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体系
(1)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化的来临,科技、教育、人才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力的核心要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给予科技、教育、人才以特别的关注,大力提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号召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并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再次对我国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以国家意志的方式规定了未来五年我国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目标及政策。《“十五”计划纲要》指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对策和战略目标是:“要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力争在主要领域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突破。”
(2)国家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发展。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必须把坚持创新,走自立创新之路摆在我们发展中最重要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7年OECD《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韵互相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反馈的结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则是别的企业、公共或私有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因此,我们今天提出的自主创新,其内涵和要求远远超出了过去对创新的理解。今天开展的创新是将社会上各种微观的、单一的创新活动上升为“国家工程”,形成整体合力。创新必须依赖于强大的的科技支撑但不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它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机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政府部门都成为创新链中的一部分,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家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