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 烟花
分類: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澳)蔡成著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02000版次: 1页数: 311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85571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读者》杂志社首批签约作家蔡成倾情推出。《读者》杂志社副总编辑,《读者》(原创版)主编张笑阳先生点评。风月无边,岁月有情,生活远比烟花更绚烂。
36个故事36张民间的面容,托着一罐子人世悲喜的情事,读来悲情又温暖。一个在民间和文字中行走的笔者形象,也一点一滴入了眼。 这些年,蔡成一直在行走。写作,走访,记录,并因文字移居澳洲。会读书,再行万里路,能让人的灵魂开阔。所以,读他的文字,总觉有一股气场托着。那是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爬了很高的山,再回望山下的人们,瞬间的懂得和宽厚。在本书中,最动人的,是江湖情感。江湖即民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活在各自的江湖里,哪一个站出来不是传奇?蔡成怀着一颗柔软的悲悯心,写小人物,写大世道,皆是活生生的民间,百姓的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读者》签约青年作家蔡成公开出版的第八本著作,分三辑,共有三十六个动人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都是情事”的小说,“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情,不仅仅花前月下的爱,这些情,这些爱,更广更广更广,更深更深更深。”这本书的确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篇目写的是人间的真情大爱,但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写的是爱情,各种各样的爱情。记得张爱玲的一句名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些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虽然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些低到尘埃里的小人物。《斑鸠斑鸠》里的妙果是小尼姑,《烟花开了,烟花败了》里的王雪莲是个妓女,《等着你回来》里的松山是个日本采珠工,《天堂在前,爱在身后》里的男主人公是个苏丹黑人……不去一一列举了,这些来自社会最低层的人无一不是卑微的,他们的存在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甚至可以这样说,有他们没有他们,并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任何影响。他们就像蝼蚁一般自生自灭,就这样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作者却将眼光与笔触对准了这样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关注着“民间”,这也许是出自作者的人文情怀,也许因为作者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从民间走上时代舞台青年才俊,所以比从象牙塔中走出的文人对这些“民间”的情事更多一份理解和欣赏。
这些小人物都有一股为爱情低到尘埃里去的勇气,他们甘心为爱人做任何事情,内心充满了欢喜。《朵兰和修庆的苹果》中的朵兰和修庆是一对在广东打的贫贱夫妻,他们像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一样,出的是最大的力气,挣的是最少的钱,他们只能住“长2米61,宽1米82”的小房子,微薄的工资既要供妹妹上学,又要给家里的老母亲看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一箱苹果的奖品,修庆心疼妻子,说自己不喜欢吃苹果,却执意每天要削一个苹果给朵兰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朵兰发现,原来每次削好苹果后,修庆都要把苹果皮吃掉,于是朵兰就开始抢着要削苹果,她把大量的肉当皮削下,以便让自己的爱人能多吃点苹果。这就是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为了爱人,他们心甘情愿地做着任何卑微的事情,他们卑微,但他们不卑贱,他们有人间的大情大爱。《悬崖上,有株鹅掌红》的主人公黄福喜花钱从人贩子手娶了一个媳妇,媳妇打心眼里看不起又老,又丑,又穷的他,但当黄福喜看到老丈人生病,他不顾生命危险,多次单身下到悬崖底下去采鹅掌红,因为据说这样的鹅掌红药效最好。当妻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舍命去做这事的时候,这个老丑的汉子说:“我不想看你哭,不想看到你眼睛红红的,我想看你笑。你爹腿好了,你就会笑。”这就是这些这些卑微者的爱情表白,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豪言壮语,但比许许多多的爱情游戏更浪漫,更实在。
作者简介
蔡成,湖南人,《读者》杂志首批签约作家。现居澳大利亚。 2001年年底在深圳开始写作,至今已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发表300余万文字,出版个人著作多部。有作品入选中国地方中、小学语文教材,多篇散文、小说、杂文入选中国“年度最佳”选本以及其它文学选本,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曾播出其电视散文。 已出版主要著作:《地工开物——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上海三联书店)、《老江湖——追踪神秘的传统江湖术》(文汇出版社)、《花花草草与人生菩提》(学林出版社)、《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上海人民出版社)、《生命向左转弯》(香港金陵书社)、《左手跟右手下棋》(济南出版社)、《情人看招》(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另有随笔集《一个人的澳洲》、《二手男女》、《和我一起去散步》和长篇小说《阴阳》、纪实文学《天使明年3岁》等作品将推出。
目录
序
第1章
风月无边
斑鸠,斑鸠
高天上流云
烟花开了,烟花败了
巴东的“一夜情”
麦子熟了
等着你回来
天堂在前,爱在身后
梁祝
我是天涯的一片云
朵兰和修庆的苹果
从前
梁心蓓是块酥皮点心
第2章
玫瑰玫瑰,你热辣辣地开
我爱你,以我独有的方式
我是你萍水相逢的人
瞧水如何融化一块顽石
爱情阴谋
你是一条鱼
爱情故事之小打小闹
千万里,追寻那三滴泪
第3章
野地上的风
四日行
悬崖上,有株鹅掌红
青冢
情蛊
高山顶上修条河
指甲为媒
年年桃红,岁岁桃红
守财奴的爱情储蓄
一个浪子的爱情
一个人的花花世界
扎西其朱的心在天上飞
赌妻
荷花
地震中重生
买一个老娘
李小真没有看穿整个世界
窗台上有株野兰
书摘插图
第1章
斑鸠,斑鸠
斑鸠在地上觅食,小脑袋一伸一缩,忽然低头啄点什么,复又扔下,继续寻寻觅觅。有只跳上栏杆东张西望,偶或,也瞟苗远。
斑鸠一身灰,唯颈旁蓬蓬松松半圈白,远看像脖子上挂着项链。腿脚橘红色,走得那一缓呀,恍如戏台上旦角的碎步儿,但比伊们优雅。苗远想,该为鸟们摄个影,名字悄悄取好了,叫《舞台》。可惜了,相机没带。
苗远将手上的书搁栏杆上,专心看斑鸠。
微风徐来,有一页没一页乱翻书。劲道弱,几页书翻起,又落下。风不心甘,再来一次,又来一次,忽然急躁一把,“啪”,书掉地上。鸟们惊一跳,却不慌,缓缓振翅,逸去。
苗远的目光追随斑鸠轻盈的身影,由近及远,远,更远——他看到妙果了。
妙果16岁,是灵官寺的尼姑。
妙果弯腰在灵官潭边洗衣服,头顶有戒疤,嘴里哼歌,没词,只是调调。听不出是什么调,但肯定不是梵音。小阳春了,有几株桃怒绽粉红,又有几棵李缀一簇簇嫩白。桃和李,都灿烂在妙果身后不远的地方。
苗远信步过去,他忘了自己的书。身后,书兀自躺地上,素面朝天,封皮上现几个字:《藏地牛皮书》。此地却不是西藏,是湖南省益阳市金盆桥,一个连绵的矮小山头和稻田重重包围的村落。
五步开外,立定,听会儿,苗远问:“小师傅,你唱什么歌?”
歌声戛然而止,妙果抬头。苗远一下记住她了:两眼墨如炭漆,因张皇,圆脸比桃花红。唐时的诗人真是高,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绝了!
小尼半响没作答。苗远再问:“你刚才唱的歌很好听,是什么歌?”
妙果拧衣裳,装桶里,急步离去,忙里偷闲说:“我不知道,不知它叫什么歌。”妙果娇小,灰色僧衣宽大。
苗远好笑,想,自己哼的歌不知是什么歌,有这事?
进灵官寺,苗远又见到小尼姑了。问:“你叫什么名字?”
妙果正侍弄吞油灯,没抬头,用右眼余光瞟苗远,看着香油灯跳动的火苗,低声说:“释妙果。”
灵官寺小。
没藏经楼,钟鼓楼;佛殿有,供奉威严不足慈爱有余的灵官菩萨;法堂也有,小得可怜,缩佛殿后,一间平房而已:法堂右侧,是三四间厢房,该是尼姑们的生活用房了。有座佛塔,青砖结构,八角,九层,密檐式,塔刹却不见了,东南侧坍塌好大一片。何年何月何人建筑?出寺,沿狭窄青石板小路蜿蜒而下,近烟雨潭楠竹林旁有座古朴石拱桥,小巧,年岁不低。
苗远问佛塔年龄,问竹林边小石桥是否归属灵官寺,妙果一概摇头。
苗远苦笑,但对破旧佛塔和小石桥喜欢得不行,更喜小石桥名字,居然叫“一座文章桥”。有啥来由?只见桥名,不见题款,隶体,字颇具蔡邕《熹平经》韵味,不知谁个无名高人题写。
站功德箱前,苗远掏出300元,塞进去。
妙果吃惊:“你捐的香火钱是我们收到的最多一个。”苗远笑,心说,我掏的不是香火钱,不过预支“买路钱”,我爱煞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致。
再去灵官寺是两个月后。
巧,灵官潭边又见妙果。妙果蹲地上,斑鸠围着转,转。
苗远走近,悄悄看妙果撤食喂斑鸠,跟乌们说话。有两斑鸠吃饱喝足了,跳上妙果肩头轻柔呼唤:咕咕一咕,咕咕一咕。
这回有备而来,凝视这和谐一幕,苗远端起相机。“咔塔”,妙果闻声仰头,怔,转瞬高兴:“苗先生?你又来了。”
妙果说,灵官寺没人来参观,香客也少,附近农民有病痛才来烧香磕头,要么逢年过节来给菩萨上香祈愿风调雨顺家运亨通。
妙果说,寺里不只我和师傅,还有一个妙因师姐,去峨眉山佛学院读书了,等师姐回来,就该我去峨眉山了。
妙果说,每天5点起床,上香、诵经、洒扫、开庙门。
妙果说,早餐吃白粥、成菜;中午和晚上吃米饭、青菜、豆腐或者笋子、地瓜。青菜自己种的,笋子竹林里多的是;晚上诵经,夜9点一到就上床睡觉……
苗远微笑,一会看斑鸠,一会看妙果。末了,说:“妙果,你上回哼的歌叫《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刘晓庆和陈冲主演。”
妈妈死时,妙果6岁,被姑姑接到灵官寺来了。姑姑现在叫净心师太,妙果叫她师傅。妙果的爸爸,更早,死在宁乡县煤炭坝的煤窑。那歌,是妈妈时常哼唱时她偷偷学的,她真不知道歌名。其实,苗远本也不知道这歌,回省城长沙,隔天在办公室情不自禁哼那调,他的助理,一个中年女子,好奇怪他居然熟悉多年前风行一时的《妹妹找哥泪花流》。
苗远说,你们灵官寺其实是座怪庙。灵官菩萨本名王灵官,是道家的“神仙”,竟被佛门供奉。灵官菩萨本是驱魔去怪的神,居然被敬奉成有求必应的“阿弥陀佛”;更怪的,寺本是和尚的“地盘”,灵官寺怎么被“鸠占鹊巢”成了尼姑的精会……
妙果一直摇头,黑漆般的眼睛后来愈睁愈大,她傻傻地看苗远。这些,她全不知道,而眼前这位苗先生,全知。真厉害!
苗远突然问:“妙果,我能去你们的起居室看看吗?”
妙果发愣,没回答。正走神,净心师太在喊:“妙果妙果,你又跑哪了?”妙果吐舌头,哎哎哎应着,往寺里跑。娇小的身影在青石板上一纵一跃,绕过竹林,拐个弯,看不到了。她,实际上还是个孩子呢。没料,半响,妙果又跑跟前来,气喘吁吁说:“苗先生,我师傅想和你说话哩。”
净心师太50多岁,略略欠身:“我叫净心。妙果说,施主您从国外回来,我想向您请教……”
师太请苗远喝灵官毛尖。滚水冲沸,几叶碧绿竖杯中,似出水芙蓉。
师太叹气:“形势逼人,再不有所为,灵官寺就只能慢慢荒废,变一杯黄土了。”
两人围茶桌说话,半天光阴,一晃而逝。
这日,苗远第一回吃上斋饭了。一饭两菜,妙果精心操持的。饭是大白米饭,菜是豆腐羹和酸豆角炒白菜帮子,苗远吃出了山珍味,想赞不绝口几句,转念一想,啥也没说。
饭后散步。走青石板小路,穿竹林,沿灵官潭转一圈。
师太说:“多年前,这里出了个大秀才,被人请去写了篇文章,他将得来的润金捐出修建了这座桥,取名‘一座文章桥’……灵官潭原名烟雨潭,逢狂风暴雨夜,潭里总传出奇怪锣鼓声,请一名师公(风水师)下潭去钉符,想镇住深潭的妖魔鬼怪。师公一下水,再没出水面。后来赶上大修水利,村民们用机器抽干潭水,深挖淤泥,想把深潭扩张成水库,挖出个灵官菩萨,木头雕刻,油光泛亮。村民就地建座小庙,供奉神像……”
回寺,继续喝茶,又半天一晃而过。
这天,寺里只来了两个香客,母亲带着孩子,来求“文运”的。
苗远好笑,灵官菩萨这次竟成“文昌帝君”受人敬拜了。可他马上问师太了:“到寺来的孩子多不多?”
师太点头:“零零星星有孩子来,但每逢高考前夕,孩子,或是父母替考学的孩子来跪拜求神佑护的人很多……”
苗远出神听着,心里一点一点有了清晰的主张。
告别前,苗远犹豫再三,终究按捺不住好奇,再提无理要求:“师太,我能看看你们的起居室吗?”师太一愣,却没拒绝,转身对妙果点点头。
师太起居室,一桌、一椅、一床、一木箱、摞得整整齐齐的经书、一电视、一VCD机而已,再无他物。妙果说:“师傅从不看电视,但有时会看讲经弘法的碟片。”
又入妙果的起居室,桌、椅、床、箱、经书,除没有电视机和VCD机,与师太室内无二样,正欲拔身而退,忽瞥见屋角隐隐约约现一抹红。眼神,马上凝固了。
妙果醒悟,“啊”的一声,急步冲过去,半蹲挡住那团鲜艳,明知挡不住,只好说:“苗先生,您千万别告诉我师傅……”
屋子角落里,竟是几束红杜鹃!妙果从山上偷偷采回插在装清水的空酒瓶子里养着。妙果说,我们唤它“映山红”。
第三次去灵官寺,是四个月后。
仅扫一眼,苗远心底里情不自禁浮上诸多欣慰。与此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尽是惘然。眼前的灵官寺,香火果然旺了。
灵官潭边多了两块石碑,一碑刻《金刚经》,一碑刻《三字经》。好多人,围着碑文念诵。寺内,佛塔已修葺一新。塔下也多块碑,上书:灵官寺文昌塔。接下来是捐款名录:蔡某某,注册会计师,现居广州。**年就读于灵官寺小学,捐**元:蔡某某,高级工程师,现居广州,**年就读于灵官寺小学,捐**元;张某某,灵官寺人,律师,捐**元;蔡某某,灵官寺人,诗人,捐**元;孟某某、易某某、王某某……好些孩子,围着碑文读此地出生又小有功名的“榜样”们的姓名,再认认真真在塔下烧香跪拜,好似由佛塔改建的文昌塔真有文昌爷的附体,诚心敬拜,“文昌星”同样会降临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