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考据中国古代同性恋图考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杰 著
出 版 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55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20534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严谨的社会文化史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全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将不同朝代、地域、阶层、人群中的同性恋现象全面、具体的呈现出来。同时,穿插比较了中西方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历史面貌”以时间为主线,将各种史料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辨析,详述了同性恋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发展史。涵盖历史上的同性恋名人,著名典故,以及道德和法律对此的态度等。 下编“专题考述”收集了作者三十余篇的论文,从社会学、语言学的角度分别论述和剖析了古代诗词、史料、文学作品中存在或隐含的同性恋意味。
目录
上编 历史面貌
概述中国古代的男风同性恋
初露:先秦时期
承延:秦汉时期
浮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和缓:隋唐五代宋元时期
淫靡:明代
尽显:清代
下编 专题考述
中国古代同性恋之最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中国古代同性恋十大美男
先秦男风背景下的屈原与楚怀王
先秦三典故
竹林三贤士
被废三太子
海寇郑芝龙
毕沅诸幕宾
香怜与湘莲
蒋蟠之愚呆
迦陵诗词与他的情感轨迹
晚清名士李慈铭的精神恋爱
古代城市中的同性恋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古代同性恋名词
明清艳情小说中的同性恋词汇
鸭与兔子、鸡
同志小考
变态小考
唐代诗歌中的同性恋典故
明代小说作品中的同性恋
清代小说作品中的同性恋
明清艳情小说中的双性恋
《弁而钗》崇祯本的递修与后印
《红楼梦》及其相关著作中的同性恋
明清时期在华天主教在同性恋问题上与中国的文化差异
清代有关同性性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对当前相关立法的启示
优伶男风
教徒男风
军人男风
男色春宫
仙鬼灵幻
男女之问
女性化与异装
女性同性恋
金兰契研究
龙舟歌中的金兰契
附录一 图名目录
附录二 插图用书目录
附录三 梦幻世界中的同性恋与易性美容术
附录四 生命价值的体认与艾滋病防控
书摘插图
上编 历史面貌
概述中国古代的男风同性恋
二、主要特色
讨论中国古代同性恋的特色,首先需要回答同性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是处于怎样一种境况,亦即它是被如何对待的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普遍是持倾向于中立的反对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所谓反对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生活中的反对。这可以分阶段加以叙述。在先秦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外宠阶层,他们是国君生活娱乐中的陪伴,与国君具有亲近的私人关系。《左传》定公十年曾记宋景公时,他的嬖宠向魋受到了他人欺侮,景公的反应竟是悲切地“闭门而泣之,目尽肿”。虽然外宠并非专指同性恋者,但从其常与内宠并称等方面来看,应当说是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色彩的。在此所论外宠即是针对其中的同性恋者而言,如向魅、弥子瑕等。这些人以奉献色身而时常被国君赐与高官显爵,正像司马迁所指出的:“非独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史记佞幸列传》。“昔”指汉代以前)由于外宠给国家政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危害,因而难免会受到公卿士大夫阶层的激烈谴责。当时这方面的言论是比较多的,如《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乱之本也”;《国语晋语一》:“国君好外,大夫殆;好内,嫡子殆,社稷危”等。据记载:“燕简公多嬖宠,欲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冬,燕大夫比以杀公之外嬖。公惧,奔齐。书日:‘北燕伯款出奔齐。’罪之也。”(《左传》召公三年)这一事件就很能说明卿士与外宠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汉时期仍然保持着先秦时期的特点,当时的佞幸相迈于其前的外宠。他们“进不繇道,位过其任”,结果是常常落得“莫能有终”(《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赞》)的结局。著名事例如汉文帝死后,他的宠臣邓通由富甲全国而“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史记佞幸列传》)。汉哀帝死后,他的宠臣董贤也随即在惶恐中自杀身亡。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反对的情况继续存在,只是相关记载时有缺略模糊之处。南北朝以后,帝王们收敛了在同性恋方面的活动,因断袖之宠而在政治上兴风作浪的佞幸之徒方才变得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