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之虹(全译本)

分類: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美)品钦 著,张文字,黄向荣 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80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70720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1973年
《万有引力之虹》出版,引起巨大争议。西方评论界称其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其大胆、离奇、晦涩堪比《尤利西斯》。
1974年
《万有引力之虹》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但品钦拒绝承认并领取该奖。最后由人代领,出现了史上最奇特的受奖辞。
同年,
《万有引力之虹》因“无法卒读”、 “滥用笔墨”、 “伤风败俗”被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在最后一刻否决。当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奖因此空缺。
1994年
译林出版社推出《尤利西斯》中译本,国人得以涉足20世纪上半叶最受瞩目的文学“禁地”。
1999年
《骇客帝国》上映,尼奥吞下红色药丸的情节,被公认为在向《万有引力之虹》致意。
2005年
《万有引力之虹》入选《时代》周刊史上百部最佳小说。《尤利西斯》没有入选。
2008年
译林出版社独家推出《万有引力之虹》中译本,20世纪下半叶最受争议的奇书精彩呈现。
《尤利西斯》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万有引力之虹》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同是自己时代的文学巅峰,同样引起广泛争议,同样精深到无法卒读,但都被公认不可不读,同样令人期盼却久久无缘拜读,1994年的《尤利西斯》,2008年的《万有引力之虹》,译林相继填补了我国文学翻译界的两大空白。
这是一部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的奇书,一如《尤利西斯》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同是自己时代的文学巅峰,同样地引起广泛争议,同样精深到无法卒读,但都被公认不可不读,同样令人期盼却久久无缘拜读,《万有引力之虹》全译本震撼登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美国乃至世界20世纪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在西方曾引起巨大争议,有人称它是当代文学的顶峰,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预告世界末日”的呓语。
这部巨著故事情节复杂,梦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满了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五花八门、古怪零乱的叙述,似是而非的议论以及物理学、火箭工程学、高等数学、心理学、国际政治、异常性爱的描写。小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V-2火箭频袭伦敦,英美谍报机关发现美国的一位情报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便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由此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和事。
小说的中心意象是火箭。所谓“万有引力之虹”即指火箭发射后形成的抛物弧线,作者同时用它来象征死亡,象征现代文明不可避免走向毁灭的轨迹。
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是现代文学和现代科学的一次出鱼结合,完美地阐释了现代历史和历史观的进程。20世纪很少有书能够像本书一样触及如此的广度和深度,更不用说在这样精妙的结构中体现出对我们这个世界恢宏的视野。 ——《耶鲁评论》 视野恢宏,想象奇谲,构思精妙。三十年来,阅读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被证明是一项对智力的挑战。读《万有引力之虹》,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聪明、深刻,但仍充满好奇心。这就是经典的价值。 ——盛宁《外国文学评论》主编、英美文学专家 品钦这部杰作,被称为美国后现代派的《尤利两斯》或“时代的启示录”,内容庞杂而深沉,风格怪诞而奇特,值得仔细品赏。 ——杨仁敬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西方人认为《万有引力之虹》是二战后的欧洲“玎花筒”,仪态万方、甜喊并进、雅俗齐来、魔道共存,无所不包。“信息时代阅读的快感”是有人评论它时用的标题。这里讲的阅读快感是智力游戏的体验。 ——潘小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译审
书摘插图
1 零之下
尖啸声划破了夜空。这种尖啸以前也有过,但那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夜已很深。疏散仍在进行,但只是走过场而已。车里没有灯光。四处一片黑暗。他的头顶上耸立着老掉牙的钢梁,上面很高处装了玻璃,日光可以照进去。但此刻是黑夜。他害怕看到玻璃塌落的情形——很快——这座水晶宫殿①就会倒塌,场面会很壮观。好在到时候还是漆黑一团,没有一丝光亮,轰然倒塌的场面看不见。
车厢里分了几层。他坐在一团漆黑里,无烟可抽,能感觉到远远近近的金属在摩擦、碰撞,蒸汽噗噗喷出,车框在颤动,有一种强作的镇定,一种惴惴不安。其他人都挤在周围,混杂于有待运走的其余救援物资间——他们都是既背运又背时的下等人和弱者,有醉汉,有对二十年前的炮声仍心存余悸的退伍老兵,有城里人装束的妓女,有流浪汉,还有那些疲惫的妇女,带着很多孩子,多得令人怀疑其来历。只有近处的面子乙依稀可辨,恰似放在取景器里,裹了些朦胧的银辉,叫人想起那些大人物,脸上涂抹着绿色斑点,坐在防弹车里,满城飞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