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邓明)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作者: 邓明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 402000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 2009-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424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了满足目前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新时期对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编写了本书。
本书全面介绍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冲压成形理论基础、冲裁、弯曲、拉深、局部成形、其他冲压工艺,以及汽车覆盖件成形、冲压工艺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冲压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
本书适合普通高校本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板料冲压成形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塑性与塑性成形的基本概念
一、塑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塑性成形及其特点
三、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四、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第二节 冲压成形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一、冲压成形的应力与应变
二、冲压成形区域
第三节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一、板料成形性能分类
二、板料成形性能的指标与实验
三、成形极限图
第四节 板料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一、主应力法及其在板成形分析中的应用
二、冲压成形的有限元模拟技术
习题
第二章 冲裁工艺及模具
第一节 冲裁工艺设计
一、冲裁变形过程及断面分析
二、冲裁件的工艺性
三、冲裁力的计算与降低冲裁力的方法
四、冲裁模间隙
五、冲裁模刃口部分尺寸的确定
第二节 冲裁模具设计
一、冲裁模的分类
二、冲裁模典型结构
三、冲模闭合高度和压力机的装模高度
四、冲模的压力中心
五、冲裁模典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 精密冲裁工艺及模具
一、精密冲裁概述
二、精冲工艺
三、精冲模具
四、精冲设备
五、经济型精冲技术
习题
第三章 弯曲变形及弯曲模具
第一节 弯曲变形过程的特点
一、中性层的内移
二、变形区内板料的变薄和增长。
三、变形区板料剖面的畸变、翘曲和破裂
第二节 最小弯曲半径
一、最小弯曲半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最小弯曲半径的值
第三节 弯曲回弹
一、影响弯曲回弹的因素
二、减小弯曲回弹的措施
第四节 弯曲件坯料长度计算
一、弯曲角为90。的弯曲件
二、圆角半径r〉O.5t的弯曲件
三、圆角半径r〈O.5t的弯曲件
四、铰链式弯曲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一、自由弯曲力
二、校正弯曲力
第六节 弯曲模具的设计
一、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二、弯曲模具的主要结构
习题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过程及力学分析
一、拉深变形过程及变形分析
二、拉深变形的应力应变状态
三、拉深件起皱与拉裂
四、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力学分析
五、拉深力的经验计算公式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毛坯的设计
一、毛坯的计算原则及方法
二、修边余量的确定
三、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 无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一、拉深系数和极限拉深次数
二、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三、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的确定
四、首次拉深与以后各次拉深的变形特点
第四节 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一、变形特点
二、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极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
第五节 其他形状零件的拉深
一、阶梯形件拉深
二、锥形、球形件的拉深
三、盒形件的拉深
第六节 拉深工艺设计实例
第七节 拉深模具设计要点
一、拉深模工作部分参数确定
二、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三、不用压边圈的工作模结构
四、用压边圈的工作模结构
第八节 拉深力、压边力和拉深功
一、拉深力
二、压边力
三、拉深功
四、选择压力机的原则
第九节 各种典型拉深模的结构实例
第十节 变薄拉深
一、概述
二、变薄拉深工艺计算
三、变薄拉深模具设计要点
第十一节 拉深成形中的润滑和退火
一、润滑
二、退火
习题
第五章 局部成形
第六章 其他成形工艺
第七章 汽车覆盖件成形技术
第八章 冲压工艺设计
第九章 多工位级进模
第十章冲压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板料冲压成形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塑性与塑性成形的基本概念
一、塑性及其影响因素
固体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形状的改变,通常简称为“变形”。按照固体力学的理论,这种变形可以分解为在外力卸掉后可以恢复的弹性(elastic)变形和外力卸掉后不能恢复的塑性(plastic)变形两部分。以低碳钢的拉伸为例,材料在拉力作用下,首先产生弹性变形(伸长)。当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就屈服进入塑性状态并产生相应的塑性变形.需要指出,这时材料的弹性变形仍然存在,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小,有时可以忽略不计;当总变形量(伸长量)增大到一定程度,试样就出现局部颈缩并最终断裂。材料所有的弹性变形在外部拉力去除后得到恢复,剩余的变形全部是塑性变形。因此,可以将“塑性(plasticity)”定义为: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衡量材料塑性好坏的定量指标,称为“塑性指标”。它通常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可借助包括拉伸、压缩和扭转等已标准化的试验以及一些模拟各种实际塑性加工过程的试验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