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
分類: 图书,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许俊业,徐久元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96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65305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六章,前十章为总论部分,全面叙述了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后六章为各论部分,主要叙述常见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及参加执业考试的需要,在编写体例、结构方面较其他教材有较大的改变,强调掌握“双核”的内容,增加较多的相关信息,每章节后增加了双核训练,课文中增添了必要的图表。目的是引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教材适用于中等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学用书和医护人员资格考试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本章小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本章小结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本章小结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第二节血栓形成
第三节栓塞
第四节梗死
本章小结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脱水
第二节水肿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本章小结
第五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检测指标
第二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本章小结
第六章炎症
第一节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第三节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和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七章发热
本章小结
第八章缺氧
第一节缺氧的概念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九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微循环变化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第四节防治原则
本章小结
第十章肿瘤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肿瘤的特征
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七节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第八节常见肿瘤举例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高血压病
第三节风湿病
第四节心力衰竭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传染病
附录1病理学实验指导
附录2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仅是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对社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所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由此可以理解,健康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年龄阶段,健康的标准是有差异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水平、内涵也会不断地变化。
二、疾病的概念
人体的健康是由体内外诸多机制和因素来调节和维持的。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对致病因素引起的损伤发生一系列的抗损伤反应,机体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病理变化,并出现许多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恶心、呕吐、畏寒等。体征是指疾病的客观表现,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其中劳动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