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解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类教育,
作者: 房春草注解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200662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许多伟人从这里放飞自己的理想,无数学者在这里开始知识的积淀,请你走进这启蒙的殿堂吧……
“国学启蒙读物插图本”丛书讲解通俗生动,配图意趣盎然,让你真正读懂蒙学名著,领你轻松踏入国学门径。
这套蒙学名著的权威读本,将引导你学会读书,学会修身,贯通自然人生,达览天地人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门给孩子讲解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的启蒙读物。它原名叫《训蒙文》,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来,贾存仁(清代)对它又做了修订和改编,并将书名改为《弟子规》。这里的“弟子”一词沿用了它在《论语》中的含义,泛指兄弟姐妹中的年龄较小者和晚辈子女;“规”是行为规范的意思。
《弟子规》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影响巨大。这是因为它曾被官府指定为私塾和义学的必读教材。本书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讲究养正防邪和培养忠厚家风。为此,作者给刚刚开蒙的儿童少年设定了一系列礼仪与行为规范,涉及在家、外出、求学、交友等所有日常生活场合,每一条、每一项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
自从《弟子规》问世之后,它所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直接影响了十几代人的言行与心理。如今,时代变了,古老的儒家伦理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正在发生一些抵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完全可以被抛弃。事实上,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学一学《弟子规》依然大有好处。
本书非常具体地告诉孩子,平时应该怎样对父母尽孝心,怎样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怎样在长辈面前得体地说话做事,以培养他们孝敬老人、尊长爱幼的良好品行。
本书从生活小节入手,教会孩子如何才能有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儒雅大方的仪容举止、稳重服人的话语言谈,以培养他们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
本书娓娓而谈,可以使孩子懂得对人要宽和,待人要慈爱,要以理服人而不能强加干人,更不可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爱富嫌贫、喜新厌旧,以培养他们一颗仁爱之心。
本书循循善诱,可以使孩子懂得读书要专心、用功,要坚持到底、勤做笔记、不懂就问,不要见异思迁,同时还要保持学习环境的干净与整洁,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摘插图
总叙
弟子①规②,圣人③训④。首⑤孝悌⑥,次⑦谨⑧信。
字词解释
① 弟子:泛指兄弟姐妹中的年龄较小者和晚辈子女。
② 规:规范,行动的准则。
③ 圣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这里专指孔子。
④ 训:教育,教导。
⑤ 首:首先,最重要的。
⑥ 悌: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上。这里应理解做“友爱”。
⑦ 次:其次,次要的是。
⑧谨:谨慎,小心。
白话翻译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要谨慎诚实,守信用。
主旨讲解
开头这几句与下文的小标题是一致的,为全篇内容的纲要。它们来自《论语》的《学而篇》,是儒家经典语录。这里所说的圣人,从狭义上讲,是指孔子;从广义来说,只要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他们有好的典范言论,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便都是“训”,都是教导。
圣贤给我们立的规范是什么呢?那就是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圣贤认为最先要做到的就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彼此友爱,互相照顾。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和他们都相处不好的话,又怎么和其他人相处?
其次,圣贤还要求我们做到“谨”和“信”。谨就是小心,就是克制自己,只有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才能不伤害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信就是诚实,就是真诚,只有真诚待人,不说谎话,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干好。
故事与典故
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最重要
1988年,当七十五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