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手册

分類: 图书,孕产妇/育儿,起名儿,
作者: 舒大丰编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47671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起好名,成功人生的开始;起好名,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人名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无论是在我们研究人名还是在宝宝起名时,都要把它与社会联系起来,充分考虑它的基本属性,从而使它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内容简介
凡人必有姓和名。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从广义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各种符号都有其内在的含义,包含它所代表的实体。人的姓名除了代表这个人,还与这个人的人生及其性格、健康状况甚至生命有关。
中国的圣人孔子曾言:“名不正则言不顺”,极力主张“正名”。后经阴阳五行学者,如汉儒董仲舒等人的宣扬,到东汉时由班固撰写了中国历史上集中阐明阴阳与人事之理的《白虎通义》。而后又历经唐宋明理学家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哲理更加充实,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姓名之理的根据与来源。
本书就是结合当今社会中起名出现的一些弊端,集中阐述了姓名的发展演变历史,古人起名依循的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及五格之数。为避免单纯理论式的枯燥,本书在叙述中引用了大量鲜活、有史可查的例子,重点解决了困扰现代家长“如何给自己宝宝起一个好名”的问题。全书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使不同的读者群都可以从中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名字可以给宝宝以能量、给宝宝以自信,引导宝宝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好名伴宝宝一生,能使宝宝获益匪浅。《起名手册全书:宝宝起名手册》定能为您的宝宝起一个好名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目录
第一章:品读民族文化的瑰宝——姓名文化
第一节:“百家姓”的历史功劳
◆“百家姓”的概念
◆“百家姓”及其源流
◆当代人的“百家姓”
第二节:姓名文化趣谈
◆白居易“居易不难”
◆林则徐与徐巡抚
◆左宗棠回敬曾国藩
◆画坛巨匠——齐白石
◆算命先生为阎锡山改名
◆梅兰芳高洁如兰
◆华罗庚姓名巧对
第二章:姓名伴宝宝走一生
第一节:我国宝宝起名现状
◆现状一:家里长辈常常把宝宝起名当作生活中的大事.
◆现状二:对宝宝名字的“期望值”过高过热
◆现状三:一味地“拿来”,失去特色
◆现状四:不懂宝宝起名原则,多犯禁忌
第二节:姓名影响宝宝一生
◆名字与宝宝的人生
◆好名的妙处
◆名字的意义
◆名字的性质
◆名字与宝宝的性格
◆名字对宝宝人生的推动
◆名字与宝宝的思想行为
◆古代命理学中的名字与宝宝的事业
◆古代命理学中的名字与宝宝的健康
◆古代命理学中的名字与宝宝的婚姻
第三章:宝宝起名的标准与切入点
第一节:好名字的标准
◆好名字所具备的特点
◆好名字的字形与字义
◆读音铿锵洪亮
第二节:古代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排行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族谱字辈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谐音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第三节:当代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宝宝出生时间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宝宝出生地点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自然地貌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宝宝出生时的特征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宝宝出生时的物候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人生追求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内心仰慕者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灵感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宝宝的属相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期盼宝宝有所作为为起名的切入点
◆以道德修养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见贤思齐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性格优良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人生顺利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生活幸福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健康长寿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以姿容秀美为宝宝起名的切入点
第四章:宝宝起名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五格数理起名法
◆五格数理的计算方法
◆天格、人格、地格与疾病
◆数理运势诱导意义
第二节:意象起名法
◆天文地理起名法
◆道德规范起名法
◆称颂坚强意志起名法
◆以名言志起名法
◆激励上进起名法
◆传统习俗起名法
◆译音起名法
◆寄学识渊博之望起名法
第三节:引用诗词典故起名法
◆引用诗词起名法
◆巧用典故起名法
第四节:创意思维起名法.
◆个性立异起名法
◆以数联珠起名法
◆虚实相生起名法
◆纳疑设问起名法
◆换位思考起名法
◆点石成金起名法
◆双姓合璧起名法
◆拆字拆音起名法
第五章:改名有诀窍
第一节:改名面面观
◆为何要改名
◆改名的法定性
◆哪些类型的名字需要改
◆改名的原则
第二节:改名的具体方法
◆以长辈意愿改名法
◆地名改名法
◆向人求赐改名法
◆显著特色改名法
◆文章、诗词改名法
◆言志改名法
◆对新生活的向往改名法
◆谐音改名法
◆增减字改名法
第六章:宝宝起名常用字分析
第七章:宝宝美名赏析
书摘插图
第一章:品读民族文化的瑰宝——姓名文化
第一节:“百家姓”的历史功劳
◆“百家姓”的概念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姓氏何止百家,就是仅仅汉族也不止这个数。据说,有记载和有据可查的姓氏,可达5600个之多。这其中有单姓、复姓、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比如傣族就有名无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年。《百家姓》以“赵”姓打头,是因为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这就不免有作者拍皇帝马屁之嫌。但实际上,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招至杀身之祸,所以此事也可以理解。又宋时钱俶(相当于作者家乡的土皇帝),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傲的妃子姓孙,狐假虎威,“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后主为李氏之故。
“百家姓”的源出,众说纷坛,有多种。以下是代表性的几种说法。
1.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为姓氏
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氏族崇拜演变而来的,如:马、熊、牛、羊、凤、龙、山、花、水、叶等,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一点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成千古之谜。因为当今的“熊”、“牛”、“马”、“龙”、“花”等姓氏,并不与原始的氏族图腾崇拜相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曾率领“熊、罴、貅、貔、虎”等。这些“熊、黑、琳、貌、虎”等可能就是最早有图腾的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也已难寻痕迹。
幸运的是姜姓却有据可查的几乎是唯一的一个。相传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为“姜”。
姜和羌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羊”字头。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羌族是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的西北部的氏族,其图腾可能是羊。而羌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炎帝以“姜”为姓,并非事出偶然,因为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古羌戎部族,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并且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彝族就是虎的图腾崇拜。彝族称虎为“倮”。“倮倮”为彝族的族称,他们认为虎是自己的祖先。
彝族许多氏族有“熊、虎、蛇、羊、鸟、鸡、鱼、鼠、竹、蜂、火、木”等图腾。其中鱼姓族以擅于捕鱼而得名,汉姓为“余”。凉山彝族的鱼氏族也以擅捕鱼而得名,汉姓也是“余”。
中国有些少数民族是以氏族名称转化而来的汉姓为姓的。如彝族的一些氏族:
龙族(译义)——龙(假借汉姓)
黄牛族(译义)——黄(假借汉姓)
蜂族(译义)——王(假借汉姓)
猴族(译义)——朱(假借汉姓)
2.为了纪念,以祖先名或字为姓氏
年: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年夫”。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熊:商末、周初,楚国出了一个名为“鬻熊”的国君。由于鬻熊大有作为,成为楚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从此鬻熊的后代便以“熊”为姓,历史上有名可查的是熊丽、熊狂、熊绎、熊艾、熊胜等,一代传一代。
牛: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冠的牛文。牛文的后代其中的“牛”字为姓氏。
鱼: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其后人以其字中的“鱼”为姓氏。
井:春秋时,虞国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后以其字“井”为姓氏。晋灭虞国之后,井伯的后代井奚逃入秦国。秦穆公以井奚为大夫,封邑于“百里”。井奚便号“百里奚”,百里奚的支系以“井”为姓氏。
牧:远古时期,黄帝以“力牧”为相。力牧的后人以其字“牧”为姓氏。
终:上古时祝融民的儿子为“陆终”。陆终后代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终”为姓氏。
常:上古时,黄帝曾以“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常”为姓氏。
孔:周武王封商微子于宋。其弟仲衍继承封地。仲衍之后代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儿子以父字中的“孔”为姓氏,在鲁国定居。
廉:颛顼的曾孙大名大廉,其后人以祖先名字中的“廉”为姓氏。
乐:宋戴公的儿子衍字乐父,其后人以祖上“乐父”中的字为姓。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后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为姓氏。
高:齐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后人以名中的“高”字为姓氏。
弓: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叔弓,其后人以其“弓”为字为姓氏。
池:二秦有司马公子池。公子池的后代以“池”字为姓氏。
贡:出于端木氏。孔子有弟子叫端木赐,字子贡。子贡的后代中来为了避乱,就以祖上的字“贡”为姓氏。
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字禄父。其后人以武庚的字“禄”为姓氏。
3.以封地或国名为家族姓氏
赵:造父擅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所驾的马车。一日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马车受宠,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越城),其后人便以“赵”为姓。
吴: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郑:周厉王封少子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其后代以“郑”为姓氏。
陈:舜的后代妫满在武王灭商之后被封于陈(河南淮阳)。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卫: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建卫国。康叔子孙以国名为姓氏。
蒋:周公旦的儿子伯龄被封于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蒋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沈:周文王的儿子受禄于深(河南平舆县北),建沈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韩:周武王封小儿子于韩(山西河津县东北),后被晋灭掉,桓叔的儿子万受封于韩。万的后代以韩为姓氏。
杨: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先受封于杨(山西洪洞县东南),后被灭掉。晋武公的儿子伯侨受封于羊舌,其后又改封于杨。他的子孙以杨为姓氏。
秦:赢非子擅育良马,以其育马之功被周孝王封于秦谷(甘肃天水西南)。后其孙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秦灭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吕:神农氏后裔,伯夷在尧时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戚: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河南濮阳县东北)。孙林父的子孙以邑名为姓。
谢:周宣王封申侯于谢(河南唐县南),申侯后代中有一支以其封地为姓氏。
邹:周代有曹挟封地于邾,后改国号为邹。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国号为姓氏。
柏:柏皇氏中柏招是炎帝的师傅,柏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舞阳县东南),其后以封地名为姓氏。
章:齐大公封其庶子于鄣(山东东平县东)。庶子的后代,以邑为姓氏。
苏:颛顼后裔樊受封于昆吾,樊的后代受封于苏(河南湿县西),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潘:周文王儿子高受封于华,称为毕公高。毕公高后代受封于潘,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葛:颛顼之后,受封于葛(河南宁陵县东北),后代以封地为姓氏。
范:周宣王有大夫杜怕,其曾孙士的孙子士会因功受封于范(河南范县),其后人以封地为姓氏。
彭:颛顼后裔陆终的儿子钱受封于彭(江苏徐州),后人以彭为姓氏。
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
韦:豕韦氏在夏氏居于豕韦(河南滑县东南),建诸侯国豕韦国,又称韦国。后人以国为姓。
苗:楚令尹斗越椒之子贲皇受封苗邑(河南济源县西南),贲皇又名皇贲皇,其后人以苗为姓氏。
任:黄帝的儿子受封于任,后以任建国,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柳:鲁国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他死后谥号为惠。
酆:周文王有子封地酆(陕西户县东)。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鲍:刘侯赐敬叔地鲍(山东历城县东)。敬叔被称为鲍敬叔,其后以封地名为姓氏。
唐:帝舜封尧子丹朱于唐(山西翼城县),其后以国为姓氏。
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大费(山东鱼台县西南),其后以封地费为姓氏。
岑:周武王封叔耀的儿子渠于岑(陕西韩城县),其后代以封地为姓氏。
薛:黄商后裔奚仲受封于薛(山东腾县南),其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氏。
4.以所从事工作或职务为名
卜:周代朝廷中有专管占卜的官员,其后人以此官职中的“卜”为姓氏
庚:周有专司仓库庚廪的官员,并世袭此职,其后人便为“庚”为姓氏。
上官:战国时代,楚国有上官大夫之官职。屈原时代有称为上官子兰者,其后人以“上官”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官名,尧、舜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司徒”。
司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大禹未当帝时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代军事长官。司马的后代,有的以此官职为姓氏。
籍:晋国有专门管理典籍的大夫,并且职业世代相传,其后便以“籍”为姓氏。
5.以山、水为姓
乔: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人,以陵山为名,“桥”为姓氏,后人云木为“乔”。
姜: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
妫:古有妫水,即乌浒河,帝舜有后裔为妫姓。
姬:黄帝因其生于姬水之滨,因此姓姬。姬姓为中国古老姓氏之一,许多姓氏都来源于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