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外科与产科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动物医学,
作者: 高利,胡喜斌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90000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363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编写而成的。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面向,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扩展知识面和增加信息量;实践内容以基本技能为主,又有综合实践项目。所有内容均最大限度地保证其科学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并力求反映当代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外科与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是临床兽医学的重要的临床专业课。它的范围应该包括外科与产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及时处理外科与产科疾病,这就要求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运用基本知识来解决突如其来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学习外产科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来运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宠物日常疾病防治服务。
目录
第一章损伤
第一节开放性损伤——创伤
一、开放性损伤(创伤)的概念
二、创伤的组成
三、创伤的特征性症状
四、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五、创伤的检查方法
六、创伤的治疗
七、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二节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一、挫伤
二、血肿
三、淋巴外渗
四、断裂
第三节物理化学损伤
一、温热性热伤
二、化学性热伤
三、电击
四、中暑
五、晕动病
第四节损伤并发症
一、休克
二、溃疡
三、窦道和瘘
四、坏死与坏疽
第二章外科感染
第一节概述
一、外科感染的概念
二、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
四、外科感染诊断与防治
第二节外科局部感染
一、毛囊炎
二、疖
三、痈
四、脓肿
五、蜂窝织炎
六、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第三节厌气性和腐败性感染
一、厌气性感染
二、腐败性感染
第四节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肿瘤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分类和命名
三、肿瘤的病因
四、肿瘤的症状
五、肿瘤的诊断
六、肿瘤的治疗
第二节犬猫常见的肿瘤
一、皮肤的肿瘤
二、结缔组织的肿瘤
三、骨的肿瘤
四、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五、免疫器官的肿瘤
六、脑肿瘤
七、消化器官的肿瘤
八、泌尿生殖器官的肿瘤
第四章风湿病
第五章眼病
第一节眼的解剖生理
一、眼球壁
二、眼球内容物
三、眼附属器的解剖生理
……
第六章头部疾病
第七章颈、胸、腹部疾病
第八章疝
第九章直肠与肛门疾病
第十章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第十一章运动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皮肤疾病
第十五章产科疾病
第十六章外实实践实训
书摘插图
第二章外科感染
第一节概述
一、外科感染的概念
外科感染是动物有机体与侵人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
外科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侵人体内的病原菌根据其致病力的强弱、侵人门户以及有机体局部和全身的状态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病原菌感染的途径有:外源性感染——致病菌通过皮肤或黏膜面的伤口侵入有机体某部,随循环带至其他组织或器官内的感染过程;隐性感染——是侵入有机体内的致病菌当时未被消灭而隐藏存活于某部(腹膜粘连部位、形成瘢痕的溃疡病灶和脓肿内、组织坏死部位、作结扎和缝合的缝合线上、形成包囊的异物等),当有机体全身和局部的防卫能力降低时则发生此种感染。
如外科感染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则称单一感染;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则称为混合感染。在原发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经过若干时间又并发其他病原菌的感染,则称为继发性感染;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时则称再感染。
外科感染与其他感染的不同点是: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常为混合感染;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外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好气菌、厌氧菌和兼气菌。但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多为好气菌。它们常存在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表面,也存在于犬、猫舍、用具和其他物体上。这些细菌有的是在碱性环境中易于生长、繁殖,如大肠杆菌(pH 7.0~7.6以上);另外也有些细菌是喜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如化脓性链球菌(pH 6.0)。
外科感染时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