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古籍整理与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朱崇先 著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9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50957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且跨境而居的民族之一。彝族总人口有900多万,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字,拥有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 无论进行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出版,还是对文献内涵的梳理和探讨,都要始终把握彝族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脉络,更要熟悉了解彝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也需要关注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专业建设、理论探索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掌握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彝文古籍整理质量和文献内涵的研究水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古彝文及其典籍文献研究综论
第一节 彝文的起源与称谓问题研究
第二节 关于古彝文的性质与类型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彝文古籍的应用性整理与学术研究的兴起
第四节 彝文古籍整理出版专业化与学术研究的进展
第三章 彝文古籍的地区类型
第一节 东部方言区古籍文献诸类型
第二节 北部和南部方言区的古籍文献类型
第三节 其他方言或地区的彝文古籍文献类型
第四章 彝文古籍征集与收藏情况述要
第一节 彝文古籍文献的传播与收藏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彝文古籍的征集、收藏与整理
第三节 清华大学图书馆古彝文典籍收藏与整理
第五章 彝文古籍编目、著录与分类法探索
第一节 彝文古籍编目、著录的重要性和目录的作用
第二节 彝文古籍的著录方法及具体规则
第三节 彝文古籍分类法举要与学科分类法探讨
第六章 彝文古籍翻译、注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对译注者的要求
第二节 彝文古籍译注底本的解读与校勘
第三节 彝文古籍翻译的基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技巧
第四节 彝文古籍翻译体例和注释方法:
第七章 彝族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及文论的整理研究
第一节 彝文历史典籍举要
第二节 彝文历史著述及其史学意义和史料价值
第三节 彝文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第四节 古彝文文论的学术研究价值
第八章 彝文医药典籍与天文历法论著的整理研究
第一节 彝文医药典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二节 彝文天文历法及其典籍文献评价与研究
第九章 彝文宗教经籍和哲学论著的整理研究
第一节 彝文宗教经籍综论
第二节 彝族传统宗教与彝文宗教经籍的学术研究
第三节 彝族古老的宇宙观与深奥的彝文哲学论著
第十章 彝文古籍整理现代化与文献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第一节 关于彝文古籍整理现代化问题
第二节 彝族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
第三节 彝族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与开发利用
The Study of the Yi Language Ancient Document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且跨境而居的民族之一。彝族总人口有900多万,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字,拥有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在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文化气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彝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彝文古籍,历经浩劫,仍能够有数以万计的典籍和文书档案留传下来,实属不易。它作为彝族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倍加珍惜。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面临继续遭受自然损毁和种种人为因素而遗失的危险,需要加强抢救和保护。欲使之成为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当务之急就是对其载体进行科学整理和有效保护,并对其文化内涵加强学术研究。无论进行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出版,还是对文献内涵的梳理和探讨,都要始终把握彝族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脉络,更要熟悉了解彝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也需要关注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专业建设、理论探索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掌握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彝文古籍整理质量和文献内涵的研究水平。也就是说,要始终把彝文古籍整理和研究与整个彝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从彝学各领域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地为之提供翔实可靠的文献依据,真正地把彝文古籍整理研究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和新文化建设的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