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王建梅)(二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化学,无机化学,
作者: 王建梅,旷英姿主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 513000版次: 2页数: 321印刷时间: 2009/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4269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平衡、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定性分析方法。
全书注重在分析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及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章后的小结、思考题与习题及实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及化工类其他各专业使用。
目录
本书常用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第一章绪论
一、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无机化学的发展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一、分子碰撞理论
二、过渡状态理论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浓度(压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
三、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理论基础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
二、溶液pH的测定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一、总浓度、平衡浓度及物料平衡
二、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形体的分布
三、质子条件
四、酸碱溶液pH的计算
第四节 酸碱缓冲溶液
一、酸碱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二、酸碱缓冲溶液
阅读材料 酸碱理论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实验3—1 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规则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一、同离子效应
二、盐效应
三、配位效应
四、酸效应
第三节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一、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完全程度
二、沉淀的溶解
三、分步沉淀
四、沉淀的转化
第四节 胶体溶液
一、胶体的概念
二、胶体的重要性质
三、胶体的结构
四、胶体的保护与破坏
阅读材料 胶体化学及其应用实验2—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第五章氧化还原平衡和电化学基础
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七章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
第八章配位平衡
第九章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十章重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十一章定性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化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实用科学。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健康都离不开化学。化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分支学科。其中,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最早形成的学科,也是最基础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如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地球化学、土壤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等。很多学科和专业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化工类各专业与化学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一、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人类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之中,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并且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研究物质的组成、运动及其变化规律等。
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发生了质变,产生了新物质,但各元素原子核均不改变。这种质变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运动状态改变而引起的。
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研究化学变化必须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研究化学变化还必须了解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因此说,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所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除外)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认识,探明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