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用骨科学(上卷)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作者: 陶天遵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2页数: 7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451049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全面,既有骨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技术,更侧重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的操作知识介绍。内容翔实,涵盖广泛,最大特点是理论密切结合实际,重在临床应用。叙述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各层人员均能从中获取教益,尤其是合广大中青年骨科和大外科医师。
相信本书的出版,即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新编实用骨科学》是由我国医学泰斗郭世绂(教授)、戴克戎(院士)、邱贵兴(院士)、王志成(教授)、陶天遵(博导)、顾玉东(院士)、胥少汀(教授)、叶启彬(博导)、周乙雄(教授)等100多位著名专家编写而成。这些既从事临床工作,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医学专家,在医疗战线上辛勤耕耘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能学习专家们的宝贵诊治经验,有时要等几年才能到专家所在医院进修学习。有鉴于此,我国著名骨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的陶天遵教授(博导),组织这些专家把他们数十年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编写成书,且每位专家撰写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部分,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高质量的学习需求。
全书共54章,1700多幅图,350多万字。本书详细地阐述了骨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并根据国内外最新诊治进展,对手术治疗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宝贵意见。
相信本书的出版,即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内容简介
全书共54章,1700多幅图,350多万字。详细阐述了骨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并根据国内外最新诊治进展,对手术治疗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将成为数十万医疗单位、科研院校以及60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作者简介
陶天遵,男,祖藉山东省牟平县,汉族,1941年10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87年晋升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1年晋升为骨科主任医师、教授。1989~1993年任哈医大二院副院长、院长、医学二系主任。1988~2002年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院党委委员、院纪委委员、外科党总支书记、骨科党支部书记。1987年为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迄今为骨科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人工关节 论著:主编“新编临床骨科学”等专著5部;副主编“骨科正误”,“骨矿与临床”等专著4部;参编“骨质疏松学”等专著13部 教材编写: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等教材5部杂志发表论文:在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哈医大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 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篇;全国学术会议论文50多篇;省级学术会议论文50多篇。 科研奖励:获国家教育部科技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二等奖,黑龙江省高教科技一、三等奖、省卫生厅科技一、二、三等奖等科技奖励计16项。
目录
第一章 骨科检查
第一节 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
第二节 骨科X线检查
第三节 脊髓造影
第四节 节造影
第五节 血管造影检查
第六节 骨科CT检查
第七节 骨科磁共振成像检查
第八节 骨科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九节 组织内压测定
第十节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二章 骨与软骨修复
第一节 骨的发生与发育
第二节 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骨折愈合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
第五节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第六节 软骨组织的发生与发育
第七节 软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节 软骨组织的代谢特点
第九节 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影响因素
第十节 促进软骨组织修复的方法
第三章 骨移植与骨库
第一节 移植骨材料来源
第二节 异体骨排斥反应
第三节 移植骨的转归
第四节 骨的储存方法
第五节 几种储骨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第四章 骨折外固定技术
第一节 骨折外固定技术的演变
第二节 夹板外固定技术
第三节 石膏外固定技术
第四节 牵引外固定技术
第五节 外固定架技术
第六节 骨外固定技术的评价
第五章 骨折内固定
第一节 骨折内固定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内固定分类
第三节 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第四节 内固定的并发症
第六章 骨折的并发症
第一节 全身并发症
第二节 骨折局部并发症
第七章 手外伤
第一节 手的实用解剖
第二节 手外伤的检查法和诊断
第三节 手外伤的种类
第四节 手外伤的早期处理
第八章 同种异体手移植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免疫排斥反应
第三节 组织配型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监测
第六节 适应证的选择
第七节 手移植的术前准备
第八节 手术及术后处理
第九节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第十节 临床病例
第九章 腕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第一节 解剖
第二节 生物力学
第三节 病因与病理
第四节 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十章 上肢骨折与节脱位
第一节 上肢骨折与节脱位治疗的概述
第二节 肩部损伤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肘部损伤
第五节 前臂骨折
第六节 腕部骨折
第十一章 下肢骨折与节脱位
第一节 下肢骨折
第二节 下肢节脱位
第十二章 脊柱骨折脱位
第一节 脊柱骨折脱位的伤因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分类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脊柱损伤的理学检查
第五节 脊柱损伤的辅助检查
第六节 脊柱损伤的治疗
第七节 颈椎骨折脱位
第八节 胸腰椎骨折脱位
第九节 Armstrong脊柱钢板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节 ALPS手术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一节 胸腰段骨折前方减压植骨及Kaneda装置内固定术
第十二节 Roy-Camille手术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三节 Dick方法治疗脊柱骨折
第十四节 Steffee钢板
第十五节 RF系统
第十六节 脊髓损伤
第十三章 骨盆与髋臼骨折
第一节 骨盆骨折
第二节 髋臼骨折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变性与再生及损伤原因、分类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第四节 臂丛神经损伤
第五节 正中神经损伤
第六节 尺神经损伤
第七节 桡神经损伤
第八节 下肢神经损伤
第九节 副神经损伤
第十五章 臂丛神经损伤
第一节 臂丛神经的应用解剖
第二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
第三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第十六章 血管损伤
第一节 动脉损伤
第二节 静脉损伤
第三节 特殊部位血管损伤
第十七章 骨与节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节 化脓性节炎
第三节 特殊性骨感染
第十八章 骨与节结核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肩节结核
第三节 肘节结核
第四节 腕节结核
第五节 髋节结核
第六节 膝节结核
第七节 踝节结核
第八节 足骨结核
第九节 骨干结核
第十节 肌肉、腱鞘和滑囊结核
第十一节 脊柱结核
第十二节 骶髂节结核
第十三节 骨节结核的手术入路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骨科检查
第一节 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
运动系统检查包括:理学检查、影像诊断学检查、关节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理学检查。本章主要叙述理学检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一、检查原则
1.暴露部位和范围要广,与健侧或健康人对比。在不同体位下对比,不要忽视邻近的关节或其他有关部位。对于急性感染及肿瘤的患者,检查时应轻柔,避免扩散。
2.先由病人指出疼痛的准确部位,或作出异常活动,然后医师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结合病变局部解剖特点获得正确诊断。
3.检查次序为望诊、触诊、动诊、量诊,必要时辅以叩诊、听诊以及特殊的检查。
4.检查的重点是形态、姿势、疼痛以及运动功能,结合病情还需检查神经、血管及有关内
脏等。
二、望、触、动、量的内容及方法
(一)望诊
一般健康状况,患部的肿胀和肿块,皮肤色泽及浅表静脉,创面大小、形状,窦道及其分泌
物的性质及瘢痕情况;患肢的姿势、畸形、步态及活动等。
1.常见的畸形
(1)肩关节畸形:①方肩:肩关节前脱位或三角肌萎缩后则呈“方肩”畸形;②翼状肩胛:前锯肌瘫痪的病人向前平举上肢时肩胛骨下部翘起,离开胸壁如鸟翼状;③垂肩:斜方肌瘫痪所
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