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期麻醉药物治疗学

分類: 图书,医学,麻醉学,
作者: 徐康清 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4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71115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手术期麻醉药物治疗学》一书是由长期从事麻醉临床及教研工作的专家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9章。内容涵盖了麻醉手术期常用药物以及麻醉药物使用的新进展。内容包括吸人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凝血药与抗凝药、抗恶心呕吐药、心血管用药、液体治疗药以及器官保护药等。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麻醉手术期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等。全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在查阅和总结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类麻醉新药或药物使用的最新进展,为广大麻醉从业人员合理、适时、熟练地选择麻醉手术期治疗药物服务于临床麻醉工作。
本书除了面向各层次的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外,还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亦可作为医学院校麻醉、麻醉护理、临床医疗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的有益参考书。
作者简介
徐康清,1970年出生,籍贯广东省湛江市。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麻醉学医、教、研工作的中青年骨干。l99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分配至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及危重病医学工作。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l临床学院麻醉教研室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中山大学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黄埔院区麻醉手术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临床麻醉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负责人,中山大学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广东省高校中山大学“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在临床麻醉方面经常开展体外循环、颅脑、肝胆及急危重等重大手术病人的临床麻醉,主持肾移植麻醉近300例,肝移植麻醉近l00例。为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抢救或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高。非典期间多次成功地为SARS病人或疑是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主要负责中山大学麻醉系及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麻醉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突出“三早”本科教学;开展麻醉双语教学;重视麻醉学网络教育,利用cAl课件和视频技术将临床麻醉过程直接引人课堂教学;推行异地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扩大麻醉学教育的知晓度和知识的覆盖面。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麻醉手术期药物治疗的因素
二、麻醉用药不合理及其危害
三、临床麻醉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 麻醉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麻醉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节 麻醉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二、药物总清除率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吸入性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一、Meyer-Overton法则及脂质学说
二、蛋白质学说的建立
三、分子机制
四、5埃理论
第二节 吸入性麻醉药的药理学特性
一、吸入麻醉药的溶解性
二、药代动力学
三、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
四、吸人麻醉药的刺激性
五、吸入麻醉药与麻醉诱导
六、吸入麻醉药与麻醉苏醒
七、吸入麻醉药对各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一、七氟烷
二、地氟烷
三、异氟烷
四、恩氟烷和氟烷
第四节 吸入性麻醉药的新进展
一、器官保护作用
二、新的用药途径
第三章 静脉麻醉药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一、GABA受体
二、NMDA受体
三、阿片受体
四、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学及药效学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静脉麻醉药的种类及麻醉手术期的应用
一、静脉麻醉药的种类
二、静脉麻醉药在麻醉手术期的应用
第四节 静脉麻醉药的新进展
一、药理学进展
二、制药学进展
第四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
一、局部麻醉药的化学基础
二、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理化基础
三、局部麻醉药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四、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原理
五、局部麻醉药的临床药效特征
六、影响人体麻醉药活性的因素
七、局部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的种类及麻醉手术期的应用
一、酯类局部麻醉药
……
第五章 麻醉性镇痛药
第六章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第七章 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
第八章 肌肉松弛药
第九章 催醒剂与肌松拮抗药
第十章 抗凝药与凝血药
第十一章 抗恶心呕吐药
第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三章 器官保护药
第十四章 液体治疗药
第十五章 血管活性药
第十六章 控制性降压药
第十七章 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
第十八章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与耐药性
第十九章 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麻醉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了大量麻醉药,但对吸人麻醉药和非挥发性麻醉药在体内摄取、分布及消除的具体过程却没有完全明确认识。麻醉医生对常用药物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特性不了解,在1临床工作中可出现严重问题。因此,理解药理学基本原理和每种药物的具体特性尤为重要。麻醉医师认真研习麻醉药物的药理学,通晓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就能有把握地预知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的作用,避免患者麻醉手术期发生危险,减少工作上的很多麻烦。
一、影响麻醉手术期药物治疗的因素
(一)病人生理状态
1.年龄年龄是影响麻醉用药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年龄组,其身体各种功能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有显著差异。
(1)小儿:小儿体内药物处置有如下特点:体表面积比较大,皮肤用药吸收量较大;体液比例与成人不同,细胞外液较高(45%~50%);血浆白蛋白水平和结合力较低,血浆中游离药物较成人高;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全麻药、镇静催眠药及镇痛药等易进入;肝代谢能力较差,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地西泮、水杨酸、苯巴比妥等药物消除减慢,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用氯霉素可产生灰婴综合征;肾功能发育未完善,对药物的消除能力较差。新生儿及儿童对药效反应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对迷走神经兴奋性较弱,迷走神经阻断剂如阿托品易导致心率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