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文选(卷二)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应奇,张培伦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7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62785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以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具争议的政治概念为线索,从中文世界享有声誉的《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中选取十余篇文章,组成一个专集。全书分为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再思现代宪政主义之源起——在殖民地主义场境下的洛克自由宪政思想、宪政主义与民主的冲突:美国政治思想的一个侧面、卡尔施密特之宪法概念析论等六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具争议的政治概念为线索,从中文世界享有声誉的《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中选取十余篇文章,组成一个专集。本书除了能够使读者对台湾地区政治哲学学者所主要关心的问题及其研究水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手此一编,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脉络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作者简介
应奇,1967年生,浙江诸暨人,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群主义》(台北:扬智,1999年)、《概念图式与形而上学》(上海:学林,2000年)和《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另有个人译著多种,并支持和与人共同主持多项编译计划。
目录
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
一、概念分析的意旨
二、政治概念的古代与现代意义
三、当代理论家的“政治”概念
四、“政治”概念的几个关键问题
五、初步界定与后续问题
利维坦与政治神学:一个现代性的批判
一、引言:“历史终结”的微言大义
二、现代性与政治神学
三、利维坦之政治神学
四、上帝或国家?
再思现代宪政主义之源起——在殖民地主义场境下的洛克自由宪政思想
一、前言
二、文明、公善、前政治状态及政治社会
三、政治社会的发展与印第安人君皇
四、混合文明社会与殖民地的宪政
五、结论
宪政主义与民主的冲突:美国政治思想的一个侧面
一、宪政/民主
二、杰斐逊与麦迪逊之争
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四、桑德尔的新杰斐逊主义
五、罗尔斯的新麦迪逊主义
六、结论
卡尔施密特之宪法概念析论
一、问题基点与研究主题
二、基础概念的建构
三、四种层面之宪法概念的辩证
四、两种宪法内涵的冲突:市民法治国宪法VS.政治性宪法
五、两种法律概念析辨:法治国的法律概念VS.政治的法律概念
六、结语
国家的灵魂:论施密特的主权概念
一、前言
二、主权概念的基本问题
三、政治与国家
四、主权问题作为法形式与决断的问题
五、主权概念的社会学
六、绝对意义下的宪法
多元分歧与正当性:对Habermas程序主义法理论之检证
编后记
书摘插图
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
一、概念分析的意旨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学科,但“政治是什么?”,却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乃是管理众人之事”。伊斯顿(David Easton)说政治是“为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这两种定义是本埠学子耳熟能详的说法,但是我们都知道政治的意涵远比这两个定义复杂。譬如说,政府要不要增加税收以支应社会福利的需求,这是“众人之事的管理”;但是麦当劳公司讨论汉堡要不要降价促销,也是“众人之事的管理”,算不算“政治”呢?又譬如各县市能获得多少中央补助款,是“权威性分配”的典型例子,自然属于“政治”事务;但是甲国官员嘲笑乙国食物难吃而引起两国舆论相互攻击,与“权威性分配”扯不上关系,难道就不算是“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