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谢丽霜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178991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缺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改善起来最为艰难的区域,需要理论与实践做出更多和更深入的探索,为此,笔者的特意做了此项研究。研究基本内容共分六部分: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与逻辑,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基础,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信用基础,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多元发展及其协调,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府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理论演进
(一)经济分析的“二分法”传统:货币中立
(二)维克塞尔货币经济理论:货币经济一体化
(三)金融深化论: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四)总结性评论
二、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立足点
(一)农村金融的本质
(二)“三农”问题的金融因素
(三)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一、金融与经济协调互动的结点——基于交易费用的考察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分工的外部性与交易费用
(三)降低分工经济的运行费用:金融存在的根本意义
二、分工经济发展与货币演进
(一)分工、交换的出现与货币起源
(二)分工、交换的发展与货币形态演化
(三)分工、交换的发展与货币功能扩展及提升
三、分工经济运行与金融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金融从经济中分离
(二)金融产业内部的多样化发展
四、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农村正式金融制度变辽的历史轨迹
(一)农村金融制度创建阶段(1951—1977年)
(二)农村金融体制初步改革阶段(1978—1993年)
(三)农村金融体系重构阶段(1994年至今)
二、农村正式金融制度变迁范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机构路径:农村金融与经济疏离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经济主体缺位
(三)商业化趋向:农村金融服务缺失
三、农村非正式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父系
(一)非正式金融及其制度优势
(二)非正式金融发展的制度性抑制
(三)非正式金融成长的地区差异与地区发展
第四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农业的传统产业特质与农村金融抑制
(一)传统农业:民族地区农业的产业特质
(二)传统农业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
(三)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
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促进
(一)农户非农收入增长及其金融效应
(二)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降低
(三)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利用
三、结论及其他
第五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信用基础
一、信用与金融
(一)信用及其相关概念
(二)金融交易活动的法理基础
二、农村信用基础与农地产权制度
(一)产权是信用产生的制度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三)农地金融的重要性及其产权要求
三、农村信用基础与乡村礼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资本范畴
(二)抵押品替代:乡村社会资本的信用价值及其局限
第六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多元发展及其协调
一、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多元发展的现实逻辑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差异性及多层次
(二)多民族聚居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低效
二、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多元发展的协调机制
(一)农村金融内生与外生的统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
(三)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三、小额信贷:制度创新及发展走向
(一)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
(二)小额信贷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矛盾
(三)民族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走向
第七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府作用
一、提供财政支持,增强财政与金融的有效互动
(一)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直接投入和补贴
(二)实行农贷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
(三)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的金融化使用
二、改善金融生态,优化农村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
(一)金融生态系统观及其实践意义
(二)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政府在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三、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防范地方法金融风险
(一)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倾向
(二)地方政府的金融控制与金融风险
(三)防范地方性金融风险与地方治理模式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一、金融与经济问题的理论演进
(一)经济分析的“二分法”传统:货币中立
所谓经济分析的“二分法”传统,是指经济分析史上认为货币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从而使统一的经济被人为分割成“货币面”与“实物面”两个互不联系的侧面,经济学截然分成货币理论和实物经济理论的经济学传统,在现有的经济理论著述中经常出现的像“货币与经济”、“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金融与经济”等习惯性提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分法”这一经济学传统及其惯性影响,在上述提法中,“经济”一词均取其狭义,指的是实物经济或实体经济。
在“二分法”的分析框架下,货币理论以经济的货币面为基础领域,专门研究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和波动关系,即所谓的货币需求函数问题,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在货币理论中发展历史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货币数量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