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实验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实验系列教材)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黄秋生,江帆,寻茹茹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30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1014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1969年7月21日,全球5.2亿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观众坐在各自的家中,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由美国CBS广播公司转播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登陆的实况。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舷梯的最后一级时,指着他即将踏上月球粉状表面的左脚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于全人类来说,这是向前跨了一大步。”这一大步,预示着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同时,这一大步又预示着人类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它印证了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此前提出的“电视的出现促成了地球村的诞生”的著名论断。
事隔近40年,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令人瞠目结舌,而多媒介的传播方式同样使人耳目一新。最起码来说,网络传播速度的迅捷和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使人类信息传播从手段、方法、技巧直至理念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一反以前报纸、电台、电视台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和各自独立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双向互动、多媒介融合、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这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方式,改变了文科和理工科分离的人才培养模式,淡化了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界限,因此对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半个多世纪来,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类人才培养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重课堂而轻实验,重理论而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偏弱。近七八年虽有较大的改观,但仍与教育部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与多数学校无完善的实验教学环境与设施,与全国至今无一部正规出版的配套的实验教材,也与办学者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极大的关联。
目录
第一单元 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
第一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第三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单元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操作
实验一 建立工程
实验二 非线性编辑设置
一、系统设置
二、工程设置
三、播放设置和声道设置
四、输出设置
五、路径设置
实验三 素材采集
一、采集准备
二、输入输出设置
三、设置素材信息
实验四 视音频编辑
一、素材剪辑
二、片段监视器和序列监视器
三、切点编辑器
实验五 节目输出
一、合成输出窗口
二、录制输出窗口
三、历史浮动窗口
四、调音台
五、矢量示波器
六、显示内容和范围
第三单元 视频特技
实验六 运动变换
实验七 横纵比变换
实验八 色度键/色度键阴影增强
实验九 色彩校正/选择性色彩校正
实验十三 维变换
实验十一 亮度键
实验十二 蒙片
实验十三 材质板
实验十四 卷页
实验十五 阴影
实验十六 散焦
实验十七 动态遮罩
实验十八 局部马赛克
实验十九 无级变速
第四单元 视频扫换特技
实验二十 淡入淡出
一、单色淡入淡出
二、淡入淡出/淡入淡出(多方式)
实验二十一 划像
第五单元 字幕
实验二十二 静帧字幕
实验二十三 特技字幕的制作
实验二十四 多层字幕的制作
实验二十五 滚屏字幕的制作
实验二十六 唱词字幕的制作
实验二十七 手绘动画字幕的制作
实验二十八 动画字幕的添加
实验二十九 字幕模板库的应用
第六单元 音频特技
实验三十 合唱效果
一、音频参数列表
二、合唱特技制作
实验三十一 声音压缩
一、压缩器参数
二、声音压缩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二 声音失真效果
一、失真参数列表
二、失真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三 回声效果
一、回声参数列表
二、回声特技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四 环境回响
一、环境回响参数列表
二、环境回响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五 颤音效果
一、颤音效果参数列表
二、颤音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六 声音过滤
一、声音过滤参数列表
二、声音过滤特技制作
实验三十七 声相调节
一、声相调节参数列表
二、声相特技效果制作
实验三十八 声音均衡调节
一、参数均衡参数列表
二、参数均衡特技制作
实验三十九 声音波形混响
一、波形混响参数列表
二、波形混响特技制作
实验四十 声道交换
一、声道交换参数列表
二、声道交换特技制作
第七单元 实例应用
实验四十一 新闻节目制作
实验四十二 宣传片头制作
一、第一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二、第二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三、第三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四、第四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五、第五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六、第六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七、第七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八、第八段画面的制作过程
第八单元 快捷键操作
一、编辑快捷键
二、序列上的快捷操作
三、字幕编辑快捷操作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单元 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
第一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构成
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首先要改变线性编辑的固有观念。在线性编辑设备群中,所有单台设备的性能、功能在我们的系统设计中一旦确定下来,信号的流向也就基本确定。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在熟悉各个单项设备操作的基础上,依照编辑脚本的要求,按各路信号的先后顺序,将其依次编辑输出,所有的操作都是以实时信号流为基础,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在这样的系统中,我们最熟悉的话是“某路信号过来了吗?”
但在进行非线性编辑时,我们却经常听到“某个文件在哪里”的问话。不言而喻,这句问话已经提示了我们,非线性编辑是以文件为操作基础的。事实上,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它的一切操作都符合计算机的操作规范。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工作时,首先要将所有需要编辑的素材,包括录像带上的视频信号、线路上传输的视频信号等,经过数字化采集后转换成图像文件的形式,只不过这个图像文件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计算机单帧固定画面图像文件。它的文件内容是活动图像,画面的内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时间长度的图像文件,我们称它们为视频文件。对这个转换的理解非常重要,它是由传统的信号流在时间轴上连续按顺序操作,转变为在计算机内部对含有时间信息的视频文件进行无需按照时间顺序的任意操作,它完成了在视频信号编辑操作概念上的根本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