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应试辅导及考点预测:证券投资分析
分類: 图书,个人理财,证券/股票,
作者: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丛书编委会 主编
出 版 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292249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作为一种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行业规则和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因此,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应当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从业资格。同时规定,凡年满1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都可参加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
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备考,编者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业内专家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了这套《临门一脚考试系列辅导丛书》。
根据教材体系,本套辅导教材分为《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投资基金》五个分册。本套教材紧扣最新大纲和教材,保证严格的同步及更新,服务于考生的复习备考。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证券投资分析》分册。
目录
第一章 证券投资分析概述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证券投资分析意义与市场效率
第二节 证券投资分析主要流派与方法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债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第二节 股票的投资价值分析
第三节 ETF与LOF的投资价值分析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价值分析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第三节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四章 行业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行业分析概述
第二节 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第三节 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行业分析的方法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五章 公司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公司分析概述
第二节 公司基本分析
第三节 公司财务分析
第四节 公司重大事项分析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主要理论
第三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主要技术指标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七证券组合管理理论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证券组合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证券组合分析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四节 套利定价理论
第五节 证券组合的业绩评估
第六节 债券资产组合管理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八章 金融工程学应用分析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金融工程概述
第二节 期货的套期保值与套利
第三节 风险管理VaR方法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第九章 证券分析师的自律性组织和执业规范
本章大纲
本章考点预测
知识线索图
考点分析
第一节 证券分析师的含义与职能
第二节 国际上主要的证券分析师自律组织
第三节 我国证券分析师自律组织
第四节 我国证券分析师职业规范
考点预测题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三章宏观绎济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新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是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键。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搜集
1.总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量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
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宏观分析资料来源主要有:
第一,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世界经济动态与国内经济大事;
第二,政府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省、市、自治区公布的各种经济政策、计划、统计资料和经济报告,各种统计年鉴,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经济白皮书》等;
第三,各主管公司、行业管理部门搜集和编制的统计资料;
第四,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
第五,各预测、情报和咨询机构公布的数据资料;
第六,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省市领导报告或讲话中的统计数字和信息等。
其中,数据资料是宏观分析与预测,尤其是定量分析预测的基础,因此对数据资料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如准确性、系统性、时间性、可比性、适用性等。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与以“国民原则”为核算标准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相比,以“国土原则”为核算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相反,国民生产总值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不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
GDP=GN-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GN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的收入)=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对应三种表现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注意:国内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情况只能对国民经济形势有个大致的判断,要深入掌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还必须对机关及运行的变动特点进行分析。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率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工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是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
3.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就业是指对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全部利用。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通货膨胀一般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
通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严重的和恶性的三种。
传统理论解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1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国际收支主要反映: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②该国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③凡不需要偿还的单方转移项目和相应的科目,由于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消的交易。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二)投资指标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三个方面。
(三)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对象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
(四)金融指标
1.总量指标
(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流通中的现金(M。)、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融。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3)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资产总量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
2.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利率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也影响着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的持有结构。
利率有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之分。再贴现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
(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其对应的比率即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伺业拆借有两个利率,即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
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使用最多的是3个月和6个月的LIBOR。我国对外筹资成本即是在UBOR基础上加一定百分点。从UBOR变化出来的,还有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纽约同业拆借利率、香港同业拆借利率等等。
(3)回购利率。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是指资金融人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某一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该约定的利率即回购利率。
(4)各项存贷款利率。各项存贷款利率包括金融机构对客户存贷款利率,即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利率水平上浮引起存款增加和贷款下降,使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会同时抑制供给和需求;利率水平的降低则会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双向扩大。
3.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以此确立了人民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一国当前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以前各时期一直到现期为止的国际收支顺差的累计结果。
一国的国际储备除了外汇储备外,还包括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