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华传世经典阅读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张树国 点注
出 版 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6443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礼记》中有一些制度通论类型的文章,如《王制》、《文王世子》、《礼运》、《郊特牲》、《大传》、《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等,类似于孔子所说的“君子儒”的作品。研究战国秦汉儒家思想,《礼记》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这些“君子儒”们“立于礼”、“约之以礼”,以礼为人情之节文,将礼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道德生活的仪轨来自我践履,博学笃行,将仁义礼智信和谐同一。孔门后学如曾子、子夏、子贡、子路、冉有、有若、子游、子皋、公孙尼子以及再传弟子乐正子春、子思等,无不是从古礼中发现仁义之心,体味礼义,在丧祭之类的各种仪式中恪守着礼仪成规,逐渐发掘出古礼的真精神,对礼作出新评价、新解释,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儒家思想的自我超越。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极其深刻地塑造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灵魂;《礼运》中对“大同”、“小康”社会的追溯,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漫长奋斗史许下的美好愿景;《中庸》的“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等等,可以说是千古不磨的道德箴言。古人正是通过礼的修习,将政治、社会、人生规整于合理的轨道之上,而研究中国古代制度如宗法制、家族制、赋税制以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礼俗文明,也都要从礼书人手。
目录
前言
曲礼上第一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上第二十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丧大记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
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六
间传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壶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学第四十二
冠义第四十三
昏义第四十四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附录: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曲礼上第一
《礼经》上说:“曲礼三千。”“曲礼”也就是乡曲之礼,具体的仪节,如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升降之类。《礼记》多以简端之语名篇,此篇篇首引“《曲礼》曰”,即以“曲礼”名篇。《曲礼》中包括了许多日常礼仪规范,如强调节制、适度、敬让、礼尚往来、尊重他人等社会伦理道德,强调自身修养,教人谦虚谨慎,注重社会交往,人们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利互惠。文中还记述了父子、师生、长幼之间相待、相处的礼仪。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①,安定辞②,安民哉。
注释①俨若思:神情要端庄稳重,若有所思。②安定辞:说话要态度安详,言辞肯定。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不可长:傲气不可滋长。“敖”通“傲”。②欲不可从:欲望不可放纵。“从”通“纵”。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②,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