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造句印谱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篆刻,
作者: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6-11-1字数:版次: 1页数: 10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351535包装: 盒装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栓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今天,中华文明又一次呈现出雄壮气象,使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心存感激地回过身来,抚摸那一束丝线。同时,我们还会用自己满是皱纹的手握住下一代稚嫩的手,让他们也去抚摸。文化的遗传,重于生理遗传;精神的接力,重于其他接力。
近日接家乡宁波市的朋友来函,他们在《论语》中选了四、五十句名言,请国内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李刚田、刘一闻、祝遂之等十余位先生刻成印谱,发行天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乐于以这篇序言叫一声好。在今天传播《论语》中的美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像他们这样精精地选,细细地刻的方式,显得特别高雅又特别可爱。
为什么要用篆刻来与《论语》对应呢?至少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以篆刻来表明一种罕见的重要。在这电脑的时代,要用文字来表达某些意思已经非常方便,但遇到特别重要的意思,我们还会拿笔来写一写。如果觉得用日常的水笔写书还不够,我们还会小心翼翼地用毛笔字写出来。那么,是什么样的内容,使我们觉得连毛笔字也不够了,只能用利刀一笔笔地刻在玉石上呢?当然是经典中的经典,重要中的重要。
第二,以篆刻来开启一个遥远的故事。就在孔子说出这些重要话语的时代,中华文明已经拥有或正在拥有甲骨文、钟鼎铭文、石鼓文、古文玺印。这些文字几乎都经过镂刻,使汉字从一开始就与金石相伴,强筋健骨,深锲岁月。果然,汉字真的成了世界上一种最长命的文字,历数千年而仍然生气勃勃。这种长命,与儒家精神的长命,互为表里。现在,由当代篆刻家呼唤来古代刻工的魂魄来镂刻《论语》造句,是把两番长命的奇迹合成一体。回味其间,深厚无限。
目录
序 余秋雨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句 韩天衡篆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句 高式熊篆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篇句 马士达篆刻
敬事而信 学而篇句 茅大容篆刻
谨而信 学而篇句 茅大容篆刻
温良恭俭让 学而篇句 高式熊篆刻
和为贵 学而篇句 茅大容篆刻
敏于事而惧于言 学而篇句 马士达篆刻
道之以德 为政篇句 徐云叔篆刻
君子不器 为政篇句 黄 惇篆刻
里仁为美 里仁篇句 徐云叔篆刻
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篇句 高式熊篆刻
君子怀德 里仁篇句 张耕源篆刻
敏而好学 公治长篇句 童衍方篆刻
其行己也恭 公治长篇句 孙慰祖篆刻
其事上也敬 公治长篇句 马士达篆刻
其养民也惠 公治长篇句 孙慰祖篆刻
女为君子儒 雍也篇句 刘一闻篆刻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句 马士达篆刻
知者动 雍也篇句 黄惇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