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通信,通信理论,
作者: 吴凤修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6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51933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针对性强,用通俗语言阐述光纤通信基本原理,技能性强,理论与实训结合具有指导实际作用,知识点新,用最新技术描绘光纤通信未来发展。
本书以光纤通信系统为主线,力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书中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器件、端机设备及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当前及今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技能上的训练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编写,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概述、光纤和光缆、通信用光器件、光端机、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及目前光纤通信涉及的新技术,最后介绍了光纤通信实训方面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通信培训班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参加技能鉴定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光纤通信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1.1 光纤通信发展的里程碑
1.1.2 光纤通信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1.1.3 光纤通信爆炸性的发展
1.2 光纤通信的光波波谱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1.3.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3.2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
1.4 光纤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1.4.1 光纤通信的特点
1.4.2 光纤通信的应用
1.5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光纤和光缆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2.1.1 光纤的结构
2.1.2 光纤的分类
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2.3 光纤的特性
2.3.1 光纤的几何特性
2.3.2 光纤的光学特性
2.3.3 光纤的传输特性
2.4 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2.4.1 光缆的结构
2.4.2 光缆的种类
2.4.3 光缆的型号和规格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通信用光器件
3.1 光源
3.1.1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3.1.2 半导体激光器(LD)
3.1.3 发光二极管(LED)
3.1.4 半导体光源的应用
3.2 光电检测器
3.2.1 光电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3.2.2 PIN光电二极管
3.2.3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3.2.4 光电检测器的特性
3.3 无源光器件
3.3.1 光纤连接器
3.3.2 光衰减器
3.3.3 光分路耦合器
3.3.4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3.3.5 波长转换器
3.3.6 光开关
3.3.7 光滤波器
3.3.8 光纤光栅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光端机
4.1 光发送机
4.1.1 光发送机的基本组成
4.1.2 光源的调制
4.1.3 调制电路及自动功率控制
4.1.4 温度特性及自动温度控制
4.2 光接收机
4.2.1 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4.2.2 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
4.2.3 光接收机的主要指标
4.3 光中继器
4.3.1 光电中继器
4.3.2 全光中继器
4.4 光线路编码
4.5 格林威8M光端机设备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5.1 损耗受限系统设计
5.2 色散受限系统设计
5.3 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光纤通信的新技术
6.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6.1.1 密集波分复用概述
6.1.2 DWDM系统结构
6.2 光接入技术
6.2.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2.2 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类型与组网
6.2.3 PON的业务支持能力
6.2.4 数字环路载波
6.2.5 混合光纤同轴网
6.2.6 固定无线接入
6.3 以太无源光网络
6.3.1 以太无源光网络概述
6.3.2 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应用
6.4 相干光通信技术
6.5 光孤子通信技术
6.6 全光通信网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光纤通信实训
7.1 2M塞绳的制作
7.2 用背向散射法测量光纤的衰减和光纤的长度
7.3 光纤通信设备的参观与认识
7.4 光端机电性能参数测试
7.5 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测试
7.6 光端机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试
7.7 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的测试
7.8 光纤通信系统抖动性能的测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附录缩略词表
书摘插图
第1章光纤通信概述
1.1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1.1光纤通信发展的里程碑
1966年7月,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博士在Proc.1E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分著名的论文《用于光频的光纤表面波导》,该文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设计了通信用光纤的波导结构,更重要的是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低损耗光纤的可能性,即通过加强原材料提纯、加入适当的掺杂剂,可把光纤的衰减系数降低到20dB/km以下。而当时世界上只能制造用于工业、医学方面的光纤,其衰减系数在1000dB/km以上。在当时,对于制造衰减系数在20dB/km以下的光纤,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以后的事实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高锟博士论文的理论性和科学大胆预言的正确性,所以该文被誉为光纤通信的里程碑。
1.1.2光纤通信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根据高锟论文的设想,用改进型化学汽相沉积法(MCVD法)制造出当时世界上第一根超低损耗光纤,成为光纤通信爆炸性发展的导火线。虽然当时康宁公司制造出的光纤只有几米长,衰减系数约20dB/km,但它毕竟证明了用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工艺方法制造通信用超低损耗光纤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找到了实现低衰耗传输光波的理想介质,这是光纤通信的重大实质性突破。
1.1.3光纤通信爆炸性的发展
自1970年以后,世界各发达国家对光纤通信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其来势之汹、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从而使光纤通信技术取得了极其惊人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