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30年--上海普陀卷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李学举主编,曹道云分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18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87235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197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新中国民政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那时起,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锐意改革,扩大开放,披艰克难,顽强奋进,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一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民政部。从那时起,全国民政系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服务大局,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团结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也迎来了民政工作恢复建制30周年。在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民政部组织编纂了《民政30年》大型书系,其时间跨度之长,编写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涵盖内容之多,在民政史上是少有的。从中,我们得以重温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得以回顾民政人自强不息和努力拼搏的奋斗历程,得以展示民政事业开拓创新和不断跨越的发展成就,得以总结民政工作的有益经验和内在规律。这是对过去的陈述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也将鞭策和激励全国民政系统再接再厉,更创辉煌。
目录
序
总论
第1篇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1章社会救助
第2章慈善事业
第2篇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
第3章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第4章社区建设
第5章社区服务
第6章志愿者(义工)服务管理
第3篇社会组织管理
第7章社会团体管理
第8章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
第9章执法监督和规范化建设
第4篇拥军优抚安置
第10章双拥工作
第11章优待抚恤
第12章退伍安置
第13章军休工作
第5篇社会福利和老龄工作
第14章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第15章老龄工作
第16章社会福利企业管理
第17章福利彩票销售
第6篇社会事务
第18章婚姻管理
第19章儿童收养
第20章流浪乞讨人咒救助管理
第21章行政区划和勘界
第7篇综合工作
第22章文明行业创建
第23章特奥接待工作
第24章新闻宣传
书摘插图
第1篇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普陀区的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拓展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机制和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工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住房救助等为辅的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运作高效、有序,充分发挥了政府救助的托底作用,为困难群众编织起了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慈善事业历经改革发展,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工作理念,在建立帮困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倡导慈善理念、筹措慈善资金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普陀特色的工作体系。慈善事业在配合政府紧急救援、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助医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二是丰富和拓展了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内容与形式。普陀区的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新领域、新内容,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回顾普陀区社会救助改革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社会救济,发展到今天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从单一的政府政策性救助,发展到全社会参与的帮困救助;从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基本生活救助,发展到多元化的医疗、教育、住房、救灾等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工作的每一个发展历程都印刻着时代烙印,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普陀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改革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