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组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476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政府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本书是调查报告的结集。本书的出版对国家实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对中国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武术教育及发展规划,学校武术教育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武术教师及教练员、高等学校武术专业学生了解本地区以及全国不同学段学校武术教育实施情况的参考用书。
目录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华北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东北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西北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西南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华东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华中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华南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
当代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
附录1全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全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子课题组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附录4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附录5调查学校名录
后记
书摘插图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的方法,对我国普通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67.2%,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3.5%。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学)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教材的选用相对杂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老师所教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稍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格斗和功法。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中存在着对武术运动的内容、文化特色和功能价值认识模糊,忽视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受竞技武术模式的束缚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要革新旧有武术教学观念,突破旧有武术教学模式,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新时期的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教学内容的类别有全国统一的示范内容、地方拳种特色内容和女生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构成包括徒手、器械和理论知识,徒手按照“打、踢、拿、摔”的系列进行分类,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和剑术以及流传较广的武术器械内容为主。还提出了以武术段位制的段级标准规范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武术段位制的晋级、晋段引导青少年逐步进入武术锻炼行列,通过循序渐进的武术学习和锻炼增进身心健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