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村改革30年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茂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8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3378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京郊农村改革30年研究》是北京市委农工委和市农研中心2008年重点课题,主要由市农研中心城郊经济研究所承担,并联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同志合作完成。
本课题由9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总结了郊区农村改革30年的伟大成就。第二部分概括了郊区农村改革前的历史发展和当时面临的主要矛盾及问题,指出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为了比较全面地总结北京郊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本课题从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演变、郊区农村城镇化进程和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四条线索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至第六部分)。在此基础上,对郊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出10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七部分),概括了郊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第八部分),最后提出郊区农村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京郊农村改革30年的辉煌成就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二、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三、农民人均收人大幅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五、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六、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屏障功能得到提升
七、农村民主政治渐趋成熟,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部分京郊农村改革的历史前提
一、改革前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阶段的判断
二、改革前郊区农村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三、结论
第三部分郊区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一、由统一经营到双层经营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二、双层经营体制下的深化改革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
四、农业内部的产业分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五、小结
第四部分郊区农村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演变
一、改革前社队企业的发展
二、改革以后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
三、郊区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升级
四、郊区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五、郊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六、小结
第五部分郊区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城市郊区化全面展开
一、郊区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起步和发展
二、北京的大城市郊区化进程
三、郊区农村城市化、城镇化的几种形式
四、郊区城镇化进程的深层次矛盾
五、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
六、小结
第六部分突破二元体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二、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下的城乡关系演变
三、改革重心向城市转移后城乡二元结构被反向强化
四、城乡统筹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五、小结
第七部分京郊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一、郊区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
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四大基本趋势及相互关系
三、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分化与集中及社会结构转型
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夹角现象”
五、政府城乡统筹是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六、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主体
七、市场调节机制和城乡统筹及政府的作用
八、农业经营体制演变和产业化组织体系
九、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十、农民土地权益的流转置换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京郊农村改革30年的辉煌成就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农村改革开放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尊重了农民的自主选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郊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郊区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根据北京市经管站统计,改革前的1978年,郊区农村各业经济总收入18.827亿元,到2007年,农村各业收入总额达到3 3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685.87亿元,增长了36.43倍,年均增长幅度为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郊区乡(镇)村两级集体资产大幅度增长。根据北京市经管站统计,1978年郊区乡村两级集体固定资产原值只有11.39亿元,1990年达到78.85亿元,1997年达到320.37亿元,2007年达到956.04亿元(乡镇和村两级集体所有者权益),其中,乡镇级371.06亿元,村级584.97亿元。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