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哲学的基础——二谛论在中国佛教中的成熟(觉群佛学译丛)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美)保罗L史万森著,史文,罗同兵译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0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325509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真、俗二谛观念,为佛教哲学一对基本概念,也是整个佛教思想史的一组关键词。二谛论随着印度佛教般若中观学在中国的传入,为两晋以来中国佛教学者所重视,在历代高僧的研究、闻发中,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观念体系,其中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的二谛论,不仅丰富并发展了二谛论,且对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及整个中国哲学影响深远。本书作者美国著名佛学专家,尤以研究天台、中观哲学见长,作者通过对智顗的代表著《法华玄义》的文本解读与哲学分析,揭示了二谛论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的接受——诠释——发展的过程。作者的研究完全依佛教思想的内在理路予以分析考察,作者十分中肯、贴切、令人信服的结论。此特点完全不同于大多数西方学者研究东方学的路数,从而使本书具有超乎于一般的学术价值。
目录
总序
译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天台哲学的真理观
第二章 中国早期中观学说
第三章 早期中国伪经
第四章 梁朝时期
第五章 隋慧远的大乘佛教百科全书
第六章 成实论师
第七章 三论宗评议
第八章 智顗的三谛论
《法华玄义》(节译)
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天台哲学的真理观
神圣与世俗,完美的圣人境界与日常生活的缺憾世界,上帝之城与人类之城,天堂与尘世,此岸与彼岸,佛与凡夫——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句话,实体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神圣者纯净的境界是否仅仅是一个“理想”,一个“神秘的”目标,远离了我们的庸常生活,永远不可企及?如果完美与平凡属于不同的领域,他们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又如何能实现“由此及彼”的跨越?假如他们是同一的,那么我们这尘俗生活中明显的缺陷和痛苦又从何而来?任何认识论或宗教哲学,任何追寻生命奥义的人,都不得不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龙树的答案,成为后来大多数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础,它体现在《中论》里。《中论》第二十四章,第八、九两颂有非常凝炼的表述:
8.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9.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①
这两颂最明确的表达了中观哲学的二谛义,或曰二重真理观。
……